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七话 娥娥红粉妆,纤纤出素手——乱世红颜的援琴鼓瑟
唏,行路亦呜咽。去去割情恋,遄征日遐迈。悠悠三千里,何时复交会。念我出腹子,胸臆为摧败……。”

    我咀嚼着其中描写母子分离的段落,半晌才叹道:“语言朴素、诗风直白,平实流畅一如画卷,把满腔悲怆渲写得入木三分……正是后汉至建安的风格。这应该……是真的。”

    “怎样?多少能了解蔡琰的心情了吧?”

    我仍试图辩白:“父母儿女之情是天性,骨肉分离之际任何人都会哀恸。蔡琰最终还是离别了子女,说明她也认为那两个孩子会被视为屈辱的象征,难以得到中原人士的认同;她在儿女和故土中选择了后者,也说明她对后者的文化更有归属感和认同感。”

    “你说的固然有道理,”赵直哼了一声,“不过当年苏武出使匈奴,被扣留十九年,他和胡女生的儿子日后还可以回到汉朝做官,蔡琰与胡人的儿女却被汉人视为屈辱,这和她身为女子还是有一定关系吧。”

    注意到我还要砌词解释,赵直挥挥手:“我很一直奇怪,为什么中原人大多不把异族当成同类,而视之为一种介于人类和禽兽之间的生物?这种价值观如此有力,就蔡琰之事来说,它甚至居于母子亲情之上。”

    “这有什么好奇怪的?”我愕然,“边地之人不识王化、不知礼仪,一直都伺机侵犯中原,掠夺杀戮……”

    “亡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燕支山,使我妇女无颜色。”忽然,赵直唱起一首牧歌打断我——当初汉武帝倾全国之力出击匈奴,匈奴残败,失去水草最为肥美的河西走廊,退往燕支山以北,从此一蹶不振,因而作歌哀叹。“在我看来,杀戮、占有、掠夺、残害……这些暴行实在不分胡人、汉人。”

    “不、不是的!”我抗颜辩解,“战争由蛮夷之人挑起,他们羡慕中原的富庶、安定,发起旨在掠夺的战争,归根结底我们只是在自卫。”

    “好个自卫!”赵直冷笑,“我所知的可不全是这样。如果我举孙吴对山越的压榨为例,你可能会说那是盗匪之国的行为,不足为据;那后汉呢?后汉对羌人的长期战争不是源于什么消除边患,仅仅是由将帅邀功所引起的。”这是事实,我无法多说一个字,赵直继续道,“再说说掠夺。你也知道游牧民族的生活环境有多恶劣,他们的生存基础也极其脆弱。牲畜的生长完全受水草所限,一场瘟疫甚至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风雪就能使牛羊死掉大半。在此情况下,出于生存的需要,掠夺是很自然的选择——注意,不是‘正确’、而是‘自然’。依我之见,他们为生存所做的斗争不但不比你们为争夺权位所做的斗争更低劣,或许还具有更高的正当性。你们为什么绝对否定前者而基本认可——至少是接受——后者?”

    我沉默了。

    这是我难以招架的问题。

    我等待赵直给出答案,偏偏他只是严肃地望着我,等待我的回答。我只好用放弃般的口吻道:“那么,也许就如同你说的,是因为不把他们……当成同类吧。”

    赵直失笑:“哈哈!就像猴子认为在猴群里争夺王位是常事,而对前来掠食的虎狼则不能容忍——是这样吗?”

    真是个损透了的比喻,想想却还真有点道理。我摇摇头,没好气道:“好吧,猴子就猴子!我作为‘猴子’里的一员,自然有不可改变的立场,就算理解、也无法认可或接受你‘超凡脱俗’的看法。”

    “又回到最初的话题了。”赵直收敛笑容,“你们为什么认为他们不是同类?据我所知,依照中原官方认可的记载,匈奴是‘夏’的一支,夏王朝覆灭之后,他们逃到北方;羌则出自三苗,这些都可以算是华夏族的分支。维系‘同族心理’的不仅是血缘,更重要的是:共同的心理基础。中原周边‘异族’基本都认同‘汉’为文化宗主,匈奴、氐、羌、越……并不执着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时代人生之三国启示录简介 >时代人生之三国启示录目录 > 第七话 娥娥红粉妆,纤纤出素手——乱世红颜的援琴鼓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