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序言 敌后战场概述
后续力量,因而只能控制“点、线”,难于实现“面”的占领,并且对各抗日根据地只能逐一进行围攻。针对日军的企图和弱点,八路军采取军民结合,主力兵团与群众武装相结合,内线与外线相结合,广泛的游击战与有利条件下的运动战相结合的作战方针,先后粉碎了日军对晋察冀、晋西北、晋东南抗日根据地的大规模用攻,巩固了敌后抗日根据地。八路军还以主力组成各种名义的支队、挺进队,分别开赴冀南、冀鲁边、冀中、冀东、冀鲁豫等平原地区,协助地方党和当地人民武装,广泛开展游击战争,创建和发展平原抗日根据地。

    1938年初,新四军挺进华中敌后、开展抗日游击战争,实现了在苏南、皖南、皖中等地区的战略展开。

    1937年7月至1938年10月,是全国抗战的战略防御阶段,是敌后战场的开辟和扩大阶段。在此阶段中,国民党军广大爱国官兵虽浴血奋战,但由于其最高当局推行片面的抗战路线和消极防御的作战方针,因而作战失利。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在战局十分危急的情况下,挺进华北、华中敌后,实行全面全民族的抗战路线,开展游击战争,积极打击敌人。在这一阶段中,八路军、新四军共作战1600余次,歼敌4.5万余人,缴获各种枪1.2万余支,收复了大片国土,创造了晋察冀、晋西北、晋冀豫、晋西南、冀鲁边、冀鲁豫、山东、苏南、皖南、皖中、豫东等抗日根据地,开辟了广阔的敌后战场,牵制了大量日军,有力地支援了正面战场友军的作战,并使自己由出师时的4万余人发展到18万余人,对停止日军的战略进攻,加速战略相持阶段的到来,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八路军、新四军运用游击战争巩固和发展了抗日根据地,壮大了自己的力量,使敌后战场成为抗日战争的主要战场

    1938年10月武汉失守后,抗日战争由战略防御阶段开始进入战略相持阶段。日本侵略者在灭亡中国的根本方针不变的情况下,策略方针发生了变化,即对正面战场国民党军采取以政治诱降为主、军事打击为辅的方针,将其注意力转向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集中主要兵力对占领区实行“治安肃正”作战,并将进攻的重点置于华北抗日根据地。为此,日军决定采取“面”的配置,即“高度分散配置”,企图把战争初期的“点、线”占领扩大为分散的、面的占领,以压制和消灭敌后抗日军民分散的游击战争。与此同时,中共中央确定在华北采取以巩固为主并在巩固中求发展的方针。为实现这一方针,八路军总部针对日军在华北先取平原后攻山区的企图,以及平原根据地刚刚建立,缺乏战斗骨干,亟侍加强的情况,提出了坚持平原以巩固山区,巩固山区以支持平原,坚持以游击战为主,削弱与疲惫敌人,相机集结主力实行反击,以粉碎敌之“扫荡”的作战指导原则,决定八路军主力进一步向敌人占领的远后方展开,以第115师主力挺进山东,第120师主力挺迸冀中,第129师主力一部挺进冀南、冀鲁豫边平原地区,执行巩固平原抗日根据地、帮助当地抗日武装提高战斗力并发展壮大自己的战略任务。1938年底,第129师一部挺进冀南,开展了冀南平原游击战争。1939年初,第120师主力挺进冀中,同当地军民一起,巩固和发展了冀中抗日根据地。接着,第115师主力挺进山东,与当地抗日武装相结合,建立了巩固的山东抗日根据地。与此同时,八路军还先后开辟了冀东、平北、平西和大青山等抗日根据地。全华北逐步展开了以游击战为主,以运动战为辅的反“扫荡”作战和军民结合的“交通破击战”。比较有名的战例如:1939年2月冀南军民的香城固伏击战,4月第120师和冀中子民的齐会歼灭战,9月晋察冀和第120师部队进行的陈庄战斗,晋西北军民1940年6月的米峪镇歼灭战,晋冀豫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燃烧的土地·抗日著名战役录简介 >燃烧的土地·抗日著名战役录目录 > 序言 敌后战场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