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海军江阴防守战和长江中游阻击战
雷快艇还曾两次奇袭日第3舰队旗舰“出云”号,将其击伤。
会战初期,日海军航空兵以舰载机为主,兵力不足,对江阴防线主要是侦察及扰乱性袭击。8月22日,日机12架袭击江阴,被中国海军舰艇炮火击落1架。此后相当一段时间,未再采取攻击行动。9月间,日海军航空兵第2联合航空队和陆军航空兵第3飞行团,先后将飞机移至上海公大纱厂和王浜前进机场,航空兵力大增。9月20日,日第3舰队司令长谷川清等决定。
以第2联合航空队为主,集中兵力,重点攻击江阴防线。9月22日,12架攻击机和6架战斗机袭击江阴,旗舰“平海”和各主力战舰及岸上的防空炮火立即辽击。后日机又分批轮番攻击。激战6小时,击落、击伤日机5架,日机群未能达到预期效果,被迫飞走。此战,“平海”号舰体中弹,舰长高宪申重伤,11名官兵牺牲,23人受伤。
9月23日,日军先以侦察机飞临江阴上空,尔后,以70架飞机组成的机群飞临江阴。以12架战斗机攻击岸上炮台,吸引岸上火力,再以26架轰炸机轮番向“平海”、“宁海”舰轰炸。“平海”舰再次负伤,被迫向上游避航。日机增派20架轰炸机跟踪追击轰炸,当日沉搁于十二圩浅滩。“平海”舰沉后,日机集中攻击“宁海”舰,几十架日机轮番轰炸、扫射。该舰首部船舷多处中弹,前舱进水。舰上官兵奋勇作战,前仆后继。爆炸弹打完,使用穿甲弹射击。舰员死伤过半,舰长陈宏泰负伤仍坚持指挥战斗。后该舰亦被迫驶至人圩搁浅。两日激战,“平海”、“宁海”两舰消耗高射炮弹1300余发、高射机枪弹1万余发。“平海”、“宁海”两舰沉后,陈季良移至“逸仙”号继续指挥作战。
9月25日,“逸仙”舰正在江阴至鱼目州间航行时,日机16架击袭。陈季良指挥炮火反击,击落日机2架,“逸仙”舰也中弹沉没。与此同时,前来救援的中国海军唯一的驱逐舰“建康”号,亦被日机炸沉。第1舰队主力战舰基本损失殆尽,海军部即命第2舰队司令曾以鼎率“楚有”舰驶江阴接防。曾以鼎全力增强阻塞线附近的工事,加固亚山,肖山、黄山等炮台。
9月29日,在战斗中,“楚有”舰亦受重创,于10月2日沉没,“青天”、“皦日”、“江宁”、“湖鹏”、“湖鹗”、“江元”、“仁胜”、“崇宁”等舰艇,也都在激战中先后被击沉或击毁。中国海军的主力舰艇基本上消耗殆尽。此后,将舰炮拆下,装于江岸,构成江岸要塞阵地,以岸炮火力拦截西侵的日舰,同时以镇江作为第2道防线,10月21日,日舰3艘溯江向阻塞线接近,南岸炮火突然袭击,击沉其先头1舰,其余之舰迅速退走。11月间,淤沪形势紧张。12日,中国军队撤出上海,退向南京,日军退踪追击,30日包围了江阴,5艘日舰由江上向阻塞线进逼。要塞炮兵发炮射击,击中1艘,但由于日军炮火猛烈,巫山炮台被毁。
12月1日,日军突破江阴陆军防线。要塞地区的海军将各炮台炮件自毁后撤走。江阴保卫战结束,江阴失陷后,日军动用潜水,打捞人员1000余,昼夜清除水雷和障碍,打捞沉船,直至1938年2月,方打开一个通道,可容吃水深的军舰通过。
1938年1月,国民政府为适应战时需要,将海军部改组为战时海军总司令部,由陈绍宽任总司令。早在南京失守时即开始在马当布置新防线,以阻止日军溯江西进。初用投石方法,拟在江中垒成一条人工暗礁封锁线,并采用古老的设置水障方法,用大量麻绳绑上竹筒,使之浮在水面,企图用以缠绞日舰轮叶。但因江水湍急,现代军舰亦非古船可比,这种方法当然无效。后又改用以水雷及要塞火力封锁水道的战术组成新防线,布雷800余具,毁除获港以上九江以下各航道标志,并配以炮队和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