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六十回 为保恩师御史自尽 李湖护贡回乡省亲
大雄宝殿供奉的铜铸如来佛像,佛像耗铜三万六千斤,南昌人以此为荣,说:“南昌穷不穷,三万六千铜。”李湖心中的菩萨,不是那尊高大无比的铜铸佛像,而是苦瓜和尚。没有苦瓜和尚,就没有李湖的今天,他只能是乡间一个寂寂无名的贫穷农夫。

    苦瓜和尚去袁州化缘,李湖扑了个空。李湖叫毛豆回城南象湖老家,天黑前一定得回到贡船。赵石的老乡在南昌协绿营做守备,赵石借了两匹马,两人骑马冲出进贤门。朝南跑了约半个多时辰,两人进林子里更衣。李湖道:“李村是当地的小姓,不到百户人家,原先常受大姓欺负,自从我考上进士,情况陡然好转。每次回家,爹都要我戴珊瑚顶子,说这是全村人的脸面。”

    出了林子,两人牵着马行走。左边是点缀着荷花的湖水,右边是一望无际的田园,南昌种的是单季稻,稻秆长得有齐胸高,稻穗还是碧绿色,一串串随风摇曳,还要等一个来月便可收割。李湖同赵石谈他少年时农耕的往事,指着一处绿树环抱的村庄说:“这就是李村。”

    稻田里稀稀疏疏站着农夫在拔稗子,他们热情地向李湖打招呼。两个青年农夫高喊着“爹爹”朝李湖奔来,李湖高兴道:“峻燕、峻苏,还没进村就遇到你们。”

    峻燕、峻苏是李湖的长子次子,峻燕十八岁,峻苏十六岁。赵石感到奇怪,李湖是年过六旬的老人,他的孙子都应该有这么大了?原来,二十四年前,李湖在直隶做道台,发妻带儿女千里迢迢北上,遇到黄河决堤,一家人全部罹难,连尸首都没找到。李胡氏是李湖第二任妻子,附近胡村农户的女儿,由李湖父亲缀合他们成婚。

    李湖惊奇地打量兄弟俩的装束:“你们怎么不在书院攻读,回家做田?我跟你们说过,千事万事,求学入仕才是大事。”

    长子沉默不语,次子道:“公公卧病在床,治病花光积蓄仍不见好,田地无人耕作,日渐荒芜,来年口粮都不知怎么解决。”

    “也不该荒废学业啊!”

    “我们白天下田耕作,晚上挑灯苦读。”

    “怎不在家书中提起?我也好帮一把。”

    “公公不让我们在信中提起,怕爹爹牵肠挂肚,不能一心为朝廷效力。”

    李宅是一幢三楹两进的普通瓦房,房前栽了两棵屋脊高的柚子树。听到儿子回家的消息,李父挣扎着起床,在李母的搀扶下,拄着拐棍站柚子树下等候。

    一大群村人簇拥着李湖进村,李湖看到白发苍苍、憔悴得像干柴的老父亲,鼻子发酸,取下顶戴交给儿子跪下:“爹爹,孩儿不孝,未能在爹爹病榻前侍奉汤药。”

    李父捋着长长的白须说道:“忠孝两全,自古难矣,我儿又川(李湖字)能为皇上尽忠,为百姓操劳,就是侍奉给老夫的最好汤药!”自从李湖金榜题名,李父在农闲时常去苦瓜和尚办的义学念书,说话常用之乎者也,是远近闻名的乡绅。

    却说李胡氏正在村后的猪圈喂猪,然后进猪圈里铲猪粪,提着篾箕倒猪粪到坑里沤作来年下田的肥料。堂婶万氏朝猪圈跑来,叫道:“湖嫂,湖嫂,你家老爷回来啦。”李胡氏从猪圈抬起身,一身污渍,心慌意乱。万氏道:“喂,换我身上这件,抚台夫人该有个贵妇的样子。”

    李家热闹非凡,李父与李湖坐在神龛下的方桌,李母坐李父一侧。峻燕峻苏站父亲身后,十二岁的大女儿芸芸为父亲和公公婆婆斟茶。李湖怀里偎着六岁的小女儿玲玲,李湖用胡须扎玲玲脸,玲玲叽叽咯咯欢笑。

    宅门外里三层外三层聚满了村人,芸芸拿父亲带来的广东糖果散给村人吃。“让让,让让湖嫂。”万氏推开围得水泄不通的村人,牵着李胡氏的手进了李宅。

    李湖站起来,动情地对妻子道:“这么多年来,你在家替我上要孝敬公婆,下要抚养儿女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大清商埠简介 >大清商埠目录 > 第六十回 为保恩师御史自尽 李湖护贡回乡省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