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回 董臬司贪功独断案 李制宪出手巧干预
贸易何其渺小。”
刑名师爷蒋德华道:“老朽赞同汝明兄的观点,广东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做法,既不可与外人道,亦不可同固执己见的人讲。讲了,还会给他踩住尾巴,他若奏报皇上,皇上下令彻查广东洋教,广东外洋贸易将陷入灭顶之灾。”
奏章师爷赵光禄道:“福建矫枉过正,当时是四口通商,厦门外洋港夷馆区的教堂都给封了。老朽听说,夷人个个信教,不像中土人,可信可不信,即使入庙拜过佛像,也未必就信佛。据说夷人不信天主教,天主会惩罚他们,染上不治怪疾。夷商来福建虽然可以买到便宜的武夷茶,没地方做祷告,能呆得下去吗?前车之鉴,若不趁早把这场夷教危机化解,一旦闹大,后果不堪设想。”
李侍尧默默地喝茶,紧蹙眉头静静地听幕友争论。李侍尧是个极有主见的官员,他很少召集所有的幕友,连续探讨同一个问题。
“主公,您是两广的首官,当以势压人时就得压制他。董启祚存心跟广东的外洋贸易过不去,主公压制他,其他百官皆会拍手称快。”
李侍尧睇一眼胡北峰,问道:“怎么压?跟他说什么?那些上不了台面的话,能跟他说?”
胡北峰哑口无言。
赵光禄道:“董启祚一心想做成惊天大案。既然是惊天大案,岂可由臬司一人独断?董启祚一手挑起的福安教案,福建督抚不仅全程跟进,并且全盘掌控。主公可名正言顺接管十三行教案。”
李侍尧提醒道:“列位别忘了,今日的董启祚不是福宁知府的董启祚,他有密奏权。”
众幕友面面相觑。当年的董启祚不能与皇上直接对话,如今他身为广东臬司,有单独上密折的特权。眼下最为担心的是董启祚可能把十三行教案上奏皇上,密折交驿站快马飞递。
李侍尧到现在仍没想出办法,然而时间不等人。李侍尧霍地站起来,叫道:“备轿,我这就去司狱厅。”
此时,董启祚正在司狱厅忙碌。
董启祚两宿没回家,在司狱厅临时支了一张竹床,审累了躺竹床上打个盹,接下又审。凌晨起来撰写奏折,总觉得证据不够充分,把殷无恙拎出来再审。
董启祚在福建多次参与审讯夷犯,除那个被斩立决的白多禄气焰嚣张外,其余四个传教士都是软骨头,低声下气跪求免其死罪。殷无恙不仅比白多禄嘴硬,骨头还硬,鞭挞、打竹签、压杠子、灌辣椒水、烙肉饼,他直到昏死都一声不吭。醒来,无论怎样诈他、诱他、吓他,他横竖就是一句话:“易经通没有加入洋教。”
潘振承手下的伙计,数买办何小毛最软包,才挨了三下鞭子,就痛哭流涕苦苦求饶。董启祚轻而易举得到想象中的证词:“易经通入夷教乃同文夷馆公开的秘密,潘启官怜惜易经通精通夷语,是难得的人才,叮嘱夷馆伙计为易经通守密。”何小毛不敢在供词笔录上签字,董启祚把易经通签字画押的笔录给何小毛看,何小毛签过字,立即吃到酒肉饭菜。
最难缠的是传教士汉森,叽哩咕噜说话没人听得懂。董启祚叫师爷写好供词比划着要他确认签字,折腾了半天,他才签字,并且签了好长一行。董启祚叫知事拿汉森的签名给通译闻世平看,闻世平看不懂,去请教懂法文的夷商。原来汉森不是签名,而是质疑:“我不知道上面的内容,请你们翻成法文。”
汉森这么一折腾,案犯还没审一半,并且同文行的行主、总办、总买办都没过堂。董启祚心急如焚,决定一锅煮,不肯在供词上签字画押,先用刑。用刑仍不奏效,就强行抓着手按印。董启祚并无炮制冤案的念头,他对那封密信笃信不疑。告密者是派驻十三行的朝廷命官,言词凿凿,成了鬼魂的他不可能从教案的查办中得到丝毫好处,绝无诬告之念。
狱卒把案犯全部带到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