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四十二回 董臬司贪功独断案 李制宪出手巧干预
居留广州上奏朝廷:“臣等伏查西洋人感慕圣朝德化,先后前来中国,就广东而论,未有生事犯法之处,于吏治民生无甚大害,亦无裨益。唯一旦尽送往澳门安置,该处滨海地窄,难以聚居,亦无各本国便船附搭,广州省城则每岁洋船聚泊。应将原住广东各堂及各省送到之人,视其年力壮健及愿回西洋者,遇有本国船到,令其搭回。如年老有病及不愿回者,听在广州省城天主堂居住,不许复往各处行走。倘不守本分,招致男妇,行教诵经,治罪逐回。”雍正帝见折后交礼部复议,礼部同意广东的意见,经雍正帝朱批“依议”后,发给广东督抚执行。

    李侍尧接见蔡逢源后,同幕友一道喝早茶。李侍尧三言两语说起同蔡逢源交谈的内容,要幕友们就事论事。

    刑名师爷蒋德华道:“两朝禁教风暴,本应处在风暴中心的广东却风平浪静。前任督抚的做法尤其值得借鉴。”

    蒋德华说起雍正二年粤督孔毓珣给世宗帝的奏折:“其时,各省督抚众口一词列数传教士罪状,惟有孔毓珣为西夷说好话,说西洋人感慕圣朝德化,在广东未发现生事犯法,对吏治民生既无大害,也无益处。老朽以为,其他行省夷人生事犯法,无非是传教惑众。这种情况,广东甚于其他各省,孔毓珣却闭口不谈。致使广州一时教士云集,年壮者乘船回国,年迈者留在广州,会不会继续暗中传教,只有天知地知了。”

    蒋德华继而谈起乾隆十一年禁教风暴。是年六月二十六日上谕令“各省督抚等密饬该地方官,严加访缉、实心查拿。”各省督抚闻风而动,严饬州县地方官查禁。蒋德华拿出一卷纸:“老朽翻遍公牍邸报,各地查禁夷教捷报频传,先后有洋教士、教民落入法网,有的地方没逮着人也查到信教之物。禁教风暴到乾隆十九年才近尾声,各地遵循圣意,视罪行轻重判洋教士死刑、长期监禁、驱逐出境。国内教民或斩首,或刺字发配、充军伊犁,或迫令其自首改教。”

    蒋德华喝了口茶,看一眼主公的眼色,慢悠悠说道:“上谕虽然恩准洋教士居留广州,广州的夷人可聚堂祷告,而华民则在严禁之列。适才主公问过行商蔡逢源,广东华民信教远甚于其他各省,惟广东在查禁风暴中几无作为。个中缘由,实不便与外人道。”

    在场的师爷和主公皆心知肚明,广东的查禁走过场。乾隆二十四年秋,肇庆知府罗秉扬发现仙花寺有洋教士活动,参加祷告的信徒三十余人。罗秉扬带衙役将洋教士韩约瑟及信徒拘捕收监,亲自赶往广州禀报督抚。时值洪瑞案查处尾声,李侍尧好不容易脱身,若又冒出个教案,很容易成为朝中大臣和他省督抚攻讦的口实。李侍尧不敢不奏报朝廷,但他在奏折中大做文章,“仙花寺乃前朝西洋教士利玛窦所建,本朝早已改为佛寺,前来烧香磕头者皆为佛教徒。洋僧韩约瑟来仙花寺观光,语言不通,众佛徒误以为是天竺僧人,便懵懂随其念经膜拜。奴才接报查处,绝不姑息养奸,所有入寺愚民及洋僧韩约瑟,依罪行轻重,拟判凌迟、斩首、斩监候。奴才伏乞皇上圣裁。”李侍尧这一手把乾隆帝气昏了,提笔斥责:“李侍尧你糊涂,愚民误信尚可训之,岂可滥杀无辜。”李侍尧这手极为高明,既未隐瞒欺君,又将行将引发广东查禁夷教的风暴扑灭。

    奏章师爷赵光禄道:“老朽可以想象,广东前任督抚是如何处置教案的,否则,广东可在全国禁教风暴中拔得头筹。不过这个风头出不得,像福建,成了西洋人眼里的暴虐之地,外洋贸易奄奄一息。”

    书启师爷胡北峰道:“主公,不才以为,可以把这些道理讲给董启祚听,他是广东的司官,不可能不为广东着想。”

    征比师爷祝汝明道:“驽钝以为不可,董启祚靠查处福安教案名扬天下,成为大清朝有数的忠士。在他眼里夷教是洪水猛兽,夷教危及皇上的江山社稷,广东的外洋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大清商埠简介 >大清商埠目录 > 第四十二回 董臬司贪功独断案 李制宪出手巧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