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泰伯第八


    这三种人都是反乎常情者,难以教化。孔子说:“我不了解他们”,语气温和。但是这些人应该自省。如遇这三种人,只可远之,不可疾之已甚。疾甚,则必促其作乱。

    子曰: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这是两句话,不能作一句讲。

    学如不及,开始求学,好像追人,而有追不及的感觉。这是努力求取学业进步的意思。

    下句是讲勤学有得以后,必须温习,犹如得了一物恐怕遗失,所以说:“犹恐失之”。

    刘氏正义:“如不及,故日知所亡。恐失,故月无忘所能。”

    子曰:巍巍乎。舜禹之有天下也,而不与焉。

    集解何晏注:“美舜禹也。言己不与求天下而得之。巍巍,高大之称。”

    依何晏集解,这是赞美舜禹,不求而得天下。何氏解释“不与”为“不与求”。不与求,与是一义,求是一义。学而篇:“子禽问于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何氏当取此“求之与之”之意,而谓舜禹之有天下,不是从与之求之而来。舜受尧禅,禹受舜禅,二位圣王受禅而有天下,皆非求而得之,纯由他们的道德与事功而有天下。古注有以“不与”作“无为”讲,谓舜禹任贤使能,自己垂拱无为,而天下治。此说,恐非经义。

    刘氏正义:“魏篡汉得国,托于舜禹之受禅。故平叔等解此文,以不与为不与求也。又文帝纪注引魏氏春秋云,帝升坛礼毕,顾谓群臣曰,舜禹之事,吾知之矣。当时援舜禹以文其奸逆,大约皆以为不求得之矣。”

    子曰:大哉尧之为君也。巍巍乎。唯天为大,唯尧则之;荡荡乎。民无能名焉;巍巍乎。其有成功也,焕乎其有文章。

    “大哉”是孔子总赞尧帝为君之辞。巍巍乎,唯有天是如此高大。天之高大,唯尧能则之。孔注:“则,法也。”尧能取法乎天,尧即如天之大。荡荡乎,尧的大德广远无际,民众莫能名其状况。民所能名者,惟在“巍巍乎,其有成功也,焕乎其有文章”而已。成功,文章,就是尧的各种事业典章,崇高焕明的可以看得出来。

    皇疏引用王弼注解:“荡荡,无形无名之称也。夫名所名者,生于善有所章,而惠有所存,善恶相须,而名分形焉。若夫大爱无私,惠将安在,至美无偏,名将何生。故则天成化,道同自然。不私其子,而君其臣。凶者自罚,善者自功。功成而不立其誉,罚加而不立其刑。百姓日用而不知所以然,夫又何可名也。”这一段注解把尧帝的事功与禅让的美德说得很明白。

    尧治天下,焕乎其有文章。文,是各种事业。章,是一事有一事之规矩,有章不乱。太平无事,民众安然受其恩泽而不知。史书记载,尧帝出游庸衢,有老人击壤而歌:“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帝力于我何有哉。”当时人民安然自在,可想而知。

    舜有臣五人,而天下治。武王曰:予有乱臣十人。孔子曰:才难,不其然乎。唐虞之际,于斯为盛,有妇人焉,九人而已;三分天下有其二,以服事殷,周之德,其可谓至德也已矣。

    舜有臣五人:集解孔安国说,五人“是禹、稷、契、皋陶、伯益。”稷就是周家的始祖,教民稼穑,有德于民。

    予有乱臣十人:尚书泰誓,武王曰:“予有乱臣十人。”这是周武王伐纣誓众之辞,予字代表周家。乱是治理的意思。集解马融说,十人是周公旦,召公奭,太公望、毕公、荣公、太颠、闳夭、散宜生、南宫适,其余一人是文母。

    才难不其然乎:集解:“孔曰,人才难得岂不然乎。”刘氏正义:“才难者,古语。”

    有妇人焉:此一妇人,马融说是文母。但文母是谁,难以确定。古注或以为武王之母太姒,或以为武王之妻邑姜。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论语讲义简介 >论语讲义目录 > 泰伯第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