蕅益禅师论语禅解述而第七
【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
【禅解】
“述而不作”,只因信得理无可作。既“信”得及,自然“好古”,此夫子真道脉,真学问也。
卓吾云:都是实话,何云谦词?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禅解】
“学不厌”,“诲不倦”,孔子亦曾承当之矣。只一“默而识之”,真实难到,宜其直心直口说出。
【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禅解】
真实可忧,世人都不知忧,所以毫无真乐。惟圣人念念忧,方得时时乐。
【子之燕居,申申如也,天天如也。】
【子曰:“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
【禅解】
卓吾云:壮哉!
方外史曰:人老心不老。
【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禅解】
卓吾云:学问阶级。
方外史曰:虽有阶级,不是渐次,可谓六而常即。
【子曰:“自行束修以上,吾未尝无诲焉。”】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禅解】
卓吾云:读此二章,乃见“诲人不倦”。
【子食于有丧者之侧,未尝饱也。子于是日哭,则不歌。】
【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子路曰:“子行三军,则谁与?”子曰:“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
【禅解】
“临事而惧”,从戒慎恐惧心法中来。“好谋而成”,从好问好察,用中于民而来。不但可与行军.即便可与用行舍藏。否。则白刃可蹈,中庸不可能矣。
卓吾云:三“与”字,当一般看,若作仲尼牵连自家说,恐圣人无此等气象。
【子曰:“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禅解】
说得求富者败兴。
卓吾云:今之求富贵者,俱是“执鞭之士”。
方外史曰:执鞭求富,还是好的。今之求富贵者,决非“执鞭之士”所屑。
【子之所慎,齐、战、疾。】
【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
【禅解】
赞得《韶乐》,津津有味。
【冉有曰:“夫子为卫君乎?”子贡曰:“诺,吾将问之。”人,曰:“伯夷、叔齐,何人也?”曰:“古之贤人也。”曰:“怨乎?”曰:“求仁而得仁,又何怨?”出,曰:“夫子不为也。”】
【禅解】
非说二人以失国为悔也。只是二人既去,设无中子可立,则废宗绝嗣,能不动心否乎?既曰:“求仁得仁”,则世间宗嗣,又其最小者矣,何足介意。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禅解】
“乐在其中”,则心境一如,当与赞颜子处参看。“不义富贵”,但如“浮云”,则似太虚不染,非巢、许之所能达。
【子曰:“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
【禅解】
学《易》方无大过,《易》其可不学乎?今有穷年读《易》,而过终不寡者,其可称学《易》乎?
【子所雅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