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章
第13章 禅的影响(上)
别号渔洋山人,二十四岁作《秋柳》四首(七律),就哄动大江南北,一时推为诗坛盟主。他作诗,喜欢淡远清空的风格,写景,轻轻点染,写情,似清晰而又像是抓不着什么。诗论当然也是这样,接受司空图的韵味说和严羽的妙悟说,提出混合两者,或再向下发展的“神韵说”。意思是,上好的诗,或诗作的最高境界是神韵。神韵中有“神”,难于诠释,勉强说,是妙到不可言说而有味外味(即不同意此论的人所感到的迷离恍惚和轻飘飘)。这正是禅的境界。看他自己怎样说明这难说的最上乘诗的奥秘:

    汾阳孔文谷云:“诗以达性,然须清远为上。薛西原论诗,独取谢康乐、王摩诘、孟浩然、韦应物,言‘白云抱幽石,绿篠媚清涟’,清也;‘表灵物莫赏,蕴真谁为传’,远也;‘何必丝与竹,山水有清音’,‘景昃鸣禽集,水木湛清华’,清远兼之也。总其妙在神韵矣。”“神韵”二字,予向论诗,首为学人拈出,不知先见于此。

    (《池北偶谈》)

    洪升昉思问诗法于施愚山,先述余夙昔言诗大旨。愚山曰:“子师言诗,如华严楼阁,弹指即现,又如仙人五城十二楼,缥缈俱在天际。余即不然,譬作室者,瓴甓木石,一一须平地筑起。”洪曰:“此禅宗顿渐二义也。”(《渔洋诗话》)

    严沧浪以禅喻诗,余深契其说,而五言尤为近之。如王、裴辋川绝句,字字入禅。他如“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以及太白“却下水精帘,玲珑望秋月”,常建“松际露微月,清光犹为君”,浩然“樵子暗相失,草虫寒不闻”,刘慎虚“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妙谛微言,与世尊拈花,迦叶微笑,等无差别。通其解者,可语上乘。(《蚕尾续文》)

    严沧浪论诗,特拈“妙悟”二字,及所云“不涉理路,不落言诠”,又“镜中之象,水中之月,羚羊挂角,无迹可寻”云云,皆发前人未发之秘。(《分甘余话》)

    舍筏登岸,禅家以为悟境,诗家以为化境,诗禅一致,等无差别。(《香祖笔记》)

    僧宝传:石门聪禅师谓达观昙颖禅师曰:“此事如人学书,点画可效者工,否则拙。何以故?未忘法耳。如有法执,故自为断续。当笔忘手,手忘心,乃可。”此道人语,亦吾辈作诗文真诀。(《居易录》)

    这把神韵的境界说得很高。按照这种理论,那就只有富于禅意的诗才是上好的诗。

    细想起来,这也是怪事,因为诗的意境应该是世间的,禅的意境应该是出世间的,中间还隔着高墙。可是由于诗家亲烟火而有时想离开烟火,还想提笔后手头有“巧”,于是饥不择食,竟把异己引进来当作知己。而其结果,在诗的领域里就真出现了一些新生事物。妙悟、神韵等诗论是一个方面。还有一个方面,是表现在诗作中,这只要拿出甚至盛唐的诗,与宋以后的有些诗一比就可以知道,前者朴厚,有话直说,不吞吞吐吐,后者就常是“愁生陌上黄骢曲,梦远江南乌夜村”(王士禛《秋柳》一联)一类,像是很美,而又扑朔迷离的了。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章

首页 >禅外说禅简介 >禅外说禅目录 > 第13章 禅的影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