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二章 1875年:买办救国
徐润离开宝顺,开始独立经营茶叶生意。当李鸿章为了招商局向他发出邀请的时候,旗昌的老板福士也看中了他,并许以上海总买办一职。徐润最终决定跟唐廷枢携手投奔草创中的招商局。

    李鸿章任命唐廷枢为总办,徐润、盛宣怀为会办。唐、徐两人当即重启盛宣怀所议,大开门庭,广招商股。

    买办出手当然与官僚朱其昂完全不同,唐、徐两人浸淫商界多年,都是名震南北的一时翘楚,而且在航运业均有成功的先例。他们很快招到50万两的民间资本,并仿照外商洋行“以一百两为一股,给票一张,认票不认人”,“以收银日为始,按年一分支息,一年一小结,总帐公阅,三年一大结,盈余公派。”唐、徐二人自己也投入资金,成了股东。在此之前,中国的企业组织方式只有独资和合伙两种,轮船招商局公开招股筹资,成为近代中国的第一家股份制企业。而在从前,中国商人做生意从来只能视官府之眼色,哪里有平等对坐的资格,更不要说“总帐公阅”了,轮船招商局别开洞天,已经有很规范的公司产权制度了,轮船招商局成立后,当即在长江航运中与洋商大打出手。当时,势力最大的轮船公司是美国旗昌洋行、英国太古洋行,他们联手订立了“齐价合同”,垄断航运业务。招商局在李鸿章的大力扶持下,先是靠漕运业务保证了公司的基本运作,又得到朝廷的低息贷款,再加上唐廷枢等人的精明管理,让两大洋行感到巨大压力,在招商局成立的三年里,原本赚得手软的洋行竟变得无利可图,太古洋行的面值一百两的股票,到1876年只值56两,到年底已是无钱向股东发放股息。而实力最强的旗昌洋行也同样陷入困境,它的一百两面值股票也跌到70两,在竞争压迫下,其股东会最终决定退出航运业,把公司转卖给轮船招商局,开价为220万两白银。

    当时的招商局只有11艘轮船,全部资本额75万两,买下旗昌无异于“小鱼吃大鱼”。唐、徐没有办法募得这笔巨款,便与久在官场厮混的盛宣怀商议,盛大为赞许,并挺身愿意出面筹款。可是,朝廷实在是国库羞涩,他找到李鸿章,李表示“费巨难筹”,再去找两江总督沈葆桢,他此时正注力于福建船政局的建设,也以“无款拒之”。盛奔走京沪之间,再三晓以利害,李鸿章最后同意从浙江、江西和湖北三省拨银50万两,沈葆桢则从他的藩库中出50万两,这样勉强筹齐了100万两。盛宣怀再与旗昌谈判,软硬兼施,让后者同意先支付120万两,余款分五年还清。就这样,招商局一口吃下旗昌,成为中国水域内最大的轮运企业,日后与盛宣怀终生交恶的徐润在晚年《自叙年谱》中也承认,“商局根基从此巩固,皆盛杏翁(盛宣怀字杏荪,尊称杏翁)之力为多矣。”到1881年,招商局还清所有欠款,还有盈余过百万两,成当时清政府规模最大、效益最好的民用企业,它的轮船试航英国伦敦及北美的檀香山、旧金山,很是张扬了一番威风。当时有个日本官员在参观了上海的码头和轮船后,对盛宣怀说:“有了这个轮船招商局,你们大清的风雨茅庐中,总算有了两张新桌子。”而李鸿章对此也是十分得意,他在《复刘仲良方伯》一信中言道:“招商局实为开办洋务来,最得手文字。”

    在招商局站稳脚跟后,1878年,李鸿章委派唐廷枢北上,筹建开平矿务局。

    煤是军舰的动力原料,在军用和民用两方面均意义重大,中国华北煤矿资源丰富,却一直缺乏开发能力,不得不从国外进口。开平矿务局是第一家以现代公司方式投资经营的煤矿企业。唐廷枢等人在前两年就上书李鸿章,恳请开采开平煤矿,据他计算,在吨煤价格构成中,中国矿工工资所占比例仅为英国矿工的一半,所以,获利空间巨大。

    开平矿务局从筹建到投产,非常顺利,这一切俱得力于唐廷枢的精于管理。他在引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跌荡一百年·中国企业1870-1977(上)简介 >跌荡一百年·中国企业1870-1977(上)目录 > 第二章 1875年:买办救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