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二章 1875年:买办救国
进设备之前,对煤矿资源进行了仔细的勘察、化验和计划,订购机器则根据开平的矿山地势,力求实用,在聘请国外工程师时,更是亲自面试,务求来者有真水平。便在建矿的过程中,为了运送煤石,唐廷枢在李鸿章的默许下,主持修筑了从煤厂到丰润县胥各庄的第一条国产铁路。

    在唐廷枢的精细经略下,开平矿务局于1881年出煤,日产约为300吨,第二年总产3.8万吨,到1899年,产量增至77.8万吨,成为中国最重要的煤矿基地。从一开始,开平矿务局就与日本公司展开了天津市场的争夺战,当时日本煤炭在天津占据绝对优势,唐廷枢利用地利之便,以廉价杀之。据海关记载,1881年,天津进口日煤1.74万吨,开平煤入市后,当年即减为0.54万吨,三年后又降为566吨,市场基本为中国企业所控。

    招商局在长江航运上的两大国际对手,一是美商旗昌,它后为招商局收购,还有一个劲敌是英商太古,太古轮船公司的总买办就是晚清“四大买办”中的另外一个香山人郑观应(1842-1922)。郑后来也被招揽进了招商局。在近代史上,此公不但以善于经营出名,更是一个堪称伟大的维新思想家。

    郑观应是唐廷枢的姻亲,与徐润是“两代相交近百年”的世交,其叔父等人也为多家洋行的买办。少年时,他就游历过越南、泰国和新加坡等地,17岁那年,也跟很多同乡一样,到上海宝顺洋行做了一名学徒。到1873年,英商太古洋行创办轮船公司,年轻的郑观应被延聘为总买办。他很有经营谋略,曾经总结出办好轮船公司的十条经验,其中包括用人得当、加速船运周期、降低能耗、多揽客货等等。为了降低能耗和运输费用,他购买的轮船均为烧煤少、行驶速、装货多的新式轮船。在他的经略下,太古轮船公司后来居上,发展得极为迅速,据他自称,“当太古开办之时,只有旧船三艘,力与旗昌争衡,尚属得手,所以逐年添船,获利更厚。”在唐、徐经营招商局的初期,其重要对手就是同乡郑观应。

    一个很隐秘的事实是,当初唐廷枢为招商局招股,竟暗中说动郑观应出钱入了股,因此,郑也是招商局的一个股东。就在旗昌被击溃的1877年,郑观应与太古的合同期也正好到了,唐竭力拉拢郑观应入局,太古方面出高价挽留,郑观应再三考虑,还是续签了五年雇佣合同。在他与唐廷枢的协商下,招商局与太古签订了“齐价合同”,从而以“双寡头”的方式垄断了长江航运,两家公司的利润因此连年大涨。

    很快到了1881年,郑观应的五年合同期眼看又满了。招商局又打起这位经营奇才的主意,这回是李鸿章亲自出马,他向朝廷上奏恳请将郑观应“一门好善”的事迹载入广东省志和县的县志以示表彰,奏片刚刚写好,盛宣怀就马上抄录了副本寄给郑观应,这对于郑氏家族实在是一个无比荣耀的事情,郑观应自是感激涕零,在回函中表示“感悚交集,非得笃爱深知,曲为详达,时与春嘘,乌能承此。”不久后,盛宣怀又乘李鸿章南下之机,邀郑观应一同到吴淞口拜见了李中堂大人。接下来,唐、徐和盛三人轮番上阵,劝说郑观应转投招商局。

    冰雪聪明如郑观应,此时“心若辘轳,殊难臆决”。太古一向待他不薄,英方总经理冷士唯更是私交甚笃。进招商局的利弊在他看来也是明摆着的:就职位而言,他在太古是位居华人之首的总买办,进了招商局肯定将排在唐、徐及盛等人之后;就利益而言,也是大大的跌了身价。他在给唐廷枢的一封信中说得很明白,“不计薪水之多寡,唯恐舍长局而就短局,有关名誉。”这些眼前的得失倒还不是他最优先考虑的,让他再三迟疑的,其实还是招商局的官商体制,他的顾虑有二,一是“所虑官督商办之局,权操其上,不若太古知我之真,有合同可恃,无意外之虑”,二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跌荡一百年·中国企业1870-1977(上)简介 >跌荡一百年·中国企业1870-1977(上)目录 > 第二章 1875年:买办救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