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一〇、沃伦·巴菲特:寻找危机里的大象
的情况还持续了很长时间,从1970年~1974年间,美国股市就像个泄气皮球,没有一丝生气,持续的通货膨胀和低增长使美国经济进入了“滞涨”时期,这段时期的巴菲特也心静如水,一直等到1974年美国的股票真正跌到低谷,投资者们一片悲观,无人敢轻易出手。这时巴菲特精神抖擞地重入江湖,攻城略地如入无人之境,在市场与众人的悲观声中,巴菲特看到的是一大堆低价高质的股票,因为他一直坚信:股票的背后是公司,公司的背后是价值,遵循价值投资而不是投机是炒股的根本原则。巴菲特说:“拥有一只股票,期待它下个星期就上涨,是十分愚蠢的。就算联储主席偷偷告诉我未来两年的货币政策,我也不会改变我的任何一个作为。”

    同样的事情在1987年再度上演,只是这次的规模是空前的。

    从1984年到1986年,美国股市持续大涨,累计涨幅2.46倍,道·琼斯指数从不到1000点上涨到是让人吃惊的2258点。但就在人们陶醉在股市连续5年持续上涨的喜悦之中时,一场股灾又降临了。1987年10月19日,这是历史第一个黑色星期一,一天之内,道·琼斯指数跌了508点,跌幅高达22.6%。

    股市暴跌,巴菲特的伯克希尔公司股票也未能幸免。巴菲特个人99%的财富都是他控股的上市公司伯克希尔公司的股票。暴跌的这一天之内巴菲特损失了3.42亿美元。在短短一周之内伯克希尔公司的股价就暴跌了25%,巴菲特怎么办呢?事实令人大跌眼镜。在暴跌那一到,可能巴菲特是整个美国唯一一个没有时时关注正在崩溃的股市的人。他的办公室里根本没有电脑,也没有股市行情机,他根本不看股市行情。整整一天,他和往常一样安安静静呆在办公室里,打电话,看报纸,看上市公司的年报。过了两天,有位记者问巴菲特:这次股灾崩盘,意味着什么?巴菲特的回答只有一句话:也许意味着股市过去涨的太高了。

    巴菲特没有恐慌地四处打听消息,也没有恐慌地抛售股票,面对大跌,面对自己的财富大幅缩水,面对他持有的重仓股大幅暴跌,他非常平静。原因很简单:他坚信他持有的这些上市公司具有长期的持续竞争优势,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具有很高的投资价值,他坚信股灾和天灾一样,只是一时的,最终股灾会过去,股市会恢复正常,他持股的公司股价最终会反映其内在价值。

    日后,巴菲特对于股灾的一段话不断被引为经典,他说:“恐惧和贪婪这两种传染性极强的流行病的突然爆发,在投资世界永远会一再出现。这些流行病的发生时间却难以预料。由它们引起的市场价格与价值的严重偏离,无论是持续时间还是偏离程度也同样难以预测。因此我们永远不会试图去预测恐惧和贪婪任何一种情形的降临或离去。我们的目标是相当适度的:我们只是想在别人贪婪时恐惧,而在别人恐惧时贪婪”。这个理念,成为巴菲特成功最好的护身符,在后来成为股神的过程中,他被形容为能捕获“稀有的快速移动的大象”的人。

    如何抓住小刀的把手

    观点:不要去抓正在跌落的小刀,而要等待真正的投资良机。因为急于抄底,很可能抄到手的是一只正在跌落的小刀,而且你抓到手的往往是刀刃,而很少是刀把。

    巴菲特的投资是基于价值判断的投资,他把这比喻为刀把。当股市巨变时,很多人的第一反应会是“抄底”,但面对价值被低估的股票时,巴菲特认为抓住的依然可能不是刀把,而会是刀刃,为此,巴菲特给自己定了两条规矩:不做自己不擅长的行业投资,以及坚守住自己的理念。

    之危机背景

    巴菲特规避危机还有两个原则,一个是绝不做自己不擅长的事。

    1995起,美国又进入了大牛市,从199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案例(第九辑):不景气,不气馁简介 >案例(第九辑):不景气,不气馁目录 > 一〇、沃伦·巴菲特:寻找危机里的大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