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九章 1918年:战争结束
使完,不愿接受有利于同盟国的和平条件。到了1917年8月1日,罗马教皇贝尼迪克特十五世发出了“致各交战国人民的统治者”的和平建议。但教皇的建议主要有利于德、奥方面,所以被协约国方面拒绝。当年底俄国退出战争后,美军一时还来不及填补真空,协约国见德国已摆脱两面作战的形势便感到西线压力的沉重,英国内阁中求和的呼声再起,英国首相劳合·乔治迫于形势提出了和平条件,他表示:英国无意取消德国在世界上的强国地位,强迫它接受不同形式的政府,也无意分裂奥匈帝国,英国仅要求恢复比利时主权并给予赔偿,对1871年铸成的大错——割取法国的阿、洛两省给予重新考虑,让奥匈境内的少数民族在其帝国结构内实行自治,给其境内的意大利人和罗马尼亚人以重返祖国的自由。至于俄国,可由其自己与德国去解决,但英国赞成建立一个独立的波兰国家。德国的殖民地问题应召开一个国际会议来解决。只要答应这些条件,英国欢迎和平。

    劳合·乔治首相发表和平演说后没几天,美国总统威尔逊于1918年1月8日在国会宣布了著名的“十四点和平计划”,其内容要旨为:1.公开谈判和约;2.海洋自由;3.取消经济壁垒;4.裁减军备;5.基于受治人民的利益对殖民地要求加以调整;6.撤出俄国领土并由俄国自由决定其国家政策;7.撤出比利时领土并恢复其主权;8.撤出法国领土,阿、洛两省应归还法国;9.依照民族界线调整意大利的国界;10.允许奥匈帝国人民有自主发展的机会;11.撤出罗马尼亚、塞尔维亚、门的内哥罗三国,并给予塞尔维亚以出海口;12.应保证奥斯曼土耳其帝国中的非土耳其民族可自主发展,达达尼尔海峡应对所有国家的船只保持开放;13.波兰应成为独立国家并给予出海口;14.建立国际联盟并赋予维护世界和平的任务。

    威尔逊的“十四点和平计划”对交战两方的利益来说,客观上都有利有弊。它抓住了全世界普遍厌战的心理,可谓深得人心。协约国方面虽然在某些条款上不太赞同,也发现这位自告奋勇的和事佬似乎打着主宰世界的算盘,但为了争取美国的援助,不得不在表面上赞同。但此刻已成了德国内政外交幕后主宰的鲁登道夫却把“十四点和平计划”斥之为胡说八道。他一意孤行,想以西线的决定性攻势迫使对方屈服于德国的意志。

    在鲁登道夫的西线攻势发动前,他手下负责同协约国秘密接触的哈弗顿上校同英国参谋总长威尔逊的密使秘密会晤,英国人提出了更低的和平条件:其中将归还阿、洛两省改为允许自治。但鲁登道夫是一个典型的不懂妥协艺术的日耳曼人,他不仅拒绝,还向政府内阁隐瞒了此事。他对政府中主张和谈的人深恶痛绝,并且一直向其政府甚至参谋总长兴登堡隐瞒真实的军事现状。6月下旬,德军的西线攻势已露出失败的迹象,帝国外交大臣屈尔曼在议会表示:单凭军事手段而无外交努力是不能结束战争的。对长期不知战场形势真相的人来说,屈尔曼无疑在暗示军事形势对德国不利。鲁登道夫立即以政府内政外交不能很好配合前线作战为由,逼迫屈尔曼辞去外交大臣职务,并由海军将领辛兹接任。

    如果说鲁登道夫过去一直是个主战派中的最强硬的人物,那么到了8月8日英军发起亚眠会战以后,他的态度转了180度。8月11日的御前会议前,鲁登道夫对辛兹说:“三星期前我有把握迫使敌人求和,今天我已不再有把握了。”但在后来讨论所能接受的和平条件时,鲁登道夫坚持长期占领比利时,吞并波兰等不现实的要求,同时严密封锁前线攻势失利的消息,不让政府要员知道。这时的鲁登道夫已完全不是四年前攻打列日要塞和叱咤坦能堡时那种思路明快、行动果断的状态了,他已心力憔悴,迟疑不决,变得有点神经质。

    直到9月28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一个人的世界大战史·看倪乐雄重建烽烟现场简介 >一个人的世界大战史·看倪乐雄重建烽烟现场目录 > 第九章 1918年:战争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