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四章 “熊掌柜”的投资“餐馆”

    而如家的最大投资者,正是熊晓鸽和他IDG。在早年的投资过程中,熊晓鸽一直专注于tMt领域,投资领域基本围绕互联网、电子信息和媒体出版。这一次,他首次尝试涉足传统领域。如家在美国的上市,也标志着IDG进入传统行业的成功。

    从2002年6月如家创立之初,熊晓鸽就对如家进行注资。在投资三年半后,IDG套现8%的股份就已经取得了高达60~70倍的回报。

    提到如家,就不得不提到它的创建团队,正是这个团队促使熊晓鸽下注如家的。

    1999年,当分别掌握着公司管理理念、互联网技术、银行投资经验、旅游业经营管理的季琦、梁建章、沈南鹏、范敏四人走到一起时,梦幻的“第一团队”已经形成。

    在他们打造如家之前,还有另一个亮点——携程网。1966年出生在江苏农村的季琦是这个团队中最有创业思想的,熊晓鸽也最看重这个毕业于上海交大、精于技术研究的高才生。不过,提到创业伙伴,季琦最为强调四人的平等性:“我们四个人就像一张拼图,少了哪一块都不成。我们很早就约定,不要说我们是‘某某人和他的创业团队’。”

    正因为有这样的团队思想,四个人才能各展才能,相互配合。团队是吸引熊晓鸽投资的第一要点,同时当时的携程是以美国的商业模式为参照的,而携程参照的商业模式在美国已经很成熟。熊晓鸽看到这些后,果断对携程进行了投资。在携程的最初阶段,IDG第一笔几十万美元的启动资金让它得以生存下来。

    季琦他们虽然在美国也听说过风险投资,但是对具体操作并不了解。当时国内很多企业仍通过银行贷款、赊账等方式筹钱,VC完全是一个新鲜名词。不过,熊晓鸽的介入,让他们看到了风险投资的好处:资金进入和退出的机制非常灵活;风险资金的进入能规范公司管理,从财务制度到组织架构都有一整套的规则。

    IDG当时在美国并不算大,但它在中国的风险投资扩张迅速。当熊晓鸽决定投钱给携程时,携程的创业团队颇感意外。季琦觉得自己很幸运:“我们两个高速发展的团队在早期就碰到了一起,互相促进。”

    携程后来的成功上市,证明了熊晓鸽的眼光独到。2001年,携程已经实现赢利,这个创业团队又开始了新的创业计划。

    这次,他们看准了经济型酒店。在当时,随着经济的增长,业务出差人员逐年增加,他们的出差补贴又有一定额度,通常一天吃住总额在两三百元左右;同时,在假日期间,为数众多的散客旅游也偏向于选择价廉物美的居住场所。携程的创业团队决定抓住这些商机,创立如家连锁酒店。

    做如家的时候,季琦等人手里已经有些资金。在融资上有过经验的第一团队,开始谨慎地吸收资金。不过,如家的快速扩张仍需要大量的经费,这和携程不同,互联网开始赢利后就不需要投入了。季琦他们还得带着如家在资本市场上寻找投资者,转了一圈后,他们才发现自己几乎引不起风险投资基金的兴趣。

    原来在当时行业走向并不明朗的状态下,投资者们普遍都不看好传统行业。这个时候,熊晓鸽带着IDG再次出现在如家团队面前。熊晓鸽已经看到,在互联网冬天之后,服务产业必将快速兴盛。

    在当时的市场环境下,随着经济的发展,老百姓在有了一定的经济能力后,消费习惯也会随之改变,旅游热潮必将兴起,相关产业的快速扩张是一定的。熊晓鸽正是看到了这点,确定了经济型酒店的发展空间。

    同时,熊晓鸽也注意到如家的不一样。如家有一个很聪明的做法,它们一般离四五星级酒店很近,客人只需花费200元住宿,请人会谈或吃饭去附近的高档酒店,很有档次。如家在不知不觉中借用了高端酒店的资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狩猎财富·沈南鹏向左,熊晓鸽向右简介 >狩猎财富·沈南鹏向左,熊晓鸽向右目录 > 第四章 “熊掌柜”的投资“餐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