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熊掌柜”的投资“餐馆”
欢麦当劳、肯德基,湖南人爱吃“左公鸡”,四川人爱吃辣子鸡,文化差别就体现出来了。
IDG早期的《计算机世界》,在世界80多个国家有各种版本,但都不是简单地翻译成当地的文字。熊晓鸽的这套理论也得到了赫斯特集团和《时尚》团队的认可,《时尚》的编辑人员开始根据中国国情对内容进行专业的选择。在这一方面,熊晓鸽认为《时尚》是做得相当成功的。
在他看来,《时尚》成功的关键之处有3个方面:
第一,有一个出色的团队,吴泓、刘江等人受过良好教育,有才识,善于学习新思想。熊晓鸽一直坚信,团队只有有了很好的领导,才能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加入,企业才能更上一层楼。
第二,通过与IDG、赫斯特的合作,《时尚》学到了很多有用的东西,比如国外先进成型的办刊理念和出版管理知识,尤其是在员工培训、市场竞争策略、市场运作模式等方面,IDG和赫斯特在这方面为《时尚》提供了很好的条件。
第三,在品牌推广方面,《时尚》有独到之处。他们依托杂志的品牌,成功延伸出一条产品链。但他们并不盲目扩张,他们不做不熟悉、不擅长的领域。这样既能保证扩张的有效性,又能保护好自己的品牌。
这一次,熊晓鸽的投资选择是准确的,《时尚》已成为三方合作的典范。通过合作,《时尚》创造了很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时尚》最早不过二十多人,现在已发展到数百人,不仅提供了很多就业机会,还培养了许多期刊出版人才,《时尚》有时尚刊物的“黄埔军校”之称;《时尚》还帮助国内期刊确立了品牌行销的出版理念;同时,《时尚》介绍的是一种消费文化,它在帮助国人追求生活品质、提高大众审美情趣等方面也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不过,在看到《时尚》成绩的同时,熊晓鸽也注意到了它的不足,与国外期刊相比,《时尚》还有很大的成长空间。从发行量上说,COSMO在美国有200多万份;从广告额看,COSMO在美国一年的广告额是2亿多美元,而《时尚》与之相比,还有不小差距。
熊晓鸽因此建议《时尚》向赫斯特集团学习,把市场做大、做强。在美国,赫斯特甚至会同自己最大的竞争对手联合,组建起全美最大的消费类期刊发行网络COMAG,从而使双方共同进步。
同时,从《时尚》杂志出发,熊晓鸽也给国内同类杂志与国外进行合作提供了很好的借鉴。在熊晓鸽看来,首先不要盲目引进国外品牌,国内刊物盲目引进国外版权只会迷失自己。在引进之前,要搞清楚需要什么,国外合作者又能提供什么,提供的东西是否符合国情等。其次,国外合作者要有一定的品牌,有正确的市场定位,并且能给国内合作者一个长期的承诺,这样合作成功的几率才会高。最后,还要注意与国外合作能否获得附加值,这包括对方能否提供对期刊采编人员的培训、管理和运作机制等方面的指导以及国外市场和广告销售等方面的帮助等。
直到今天,《时尚》还有这样一个故事——从前有一个女人(《时尚?COSMOPOLItAN》,前身为《时尚?伊人》),跟一个男人(《时尚?ESQUIRE》,前身为《时尚?先生》)结了婚,成了一个家(《时尚家居》),他们崇尚健康的生活(《时尚健康》),经常出去旅游(《时尚?中国旅游》),对流行的时装也非常关注(《时尚?中国时装》)……
引领中国走向时尚的,正是那个喜欢打着红领带的熊晓鸽。
投资“第一团队”,中国如家
2006年10月26日,如家登陆美国纳斯达克,成为中国首家登陆纳斯达克的经济型酒店连锁企业。开盘当日如家融资约1.09亿美元,公司市场价值近10亿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