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刀赴会,理想难以支撑流行乐坛
决定的,在80年代后期到90年代期间,陈哲快速地经历了这一切。
陈哲也喜欢钱,写过那么多有名的歌,挣钱应该不是件困难的事,只要沿着这条路走下去就行了。但是,陈哲越来越受不了,不是因为辛苦,而是在这个过程中,要重新界定人和人之间的关系,首先是利益,然后才是感情。
随着经济生活的发展,流行音乐也在发展,同时它已经开始商品化,而陈哲的性格当中,对于商品化存在着天生的抵触。
站在今天回看自己当时的选择,陈哲有他自己的解释。他发现,那时的中国流行音乐已经不能产生撞击时代的东西了。
他说,从90年代中期到现在的十几年时间,我们国家的改革和变化一直没有停止,流行音乐也一样,按照正常的情况应该可以留下一些值得称道的作品,但我们看不到。这么多年来,能够被所有人认可,感动了所有人而被流传的歌曲很少。而80年代的那些作品,比如《让世界充满爱》、《血染的风采》甚至《篱笆·女人·狗》,听这些作品,观众才会感到有强烈的时代感,这些作品,包括“西北风”,时隔多年还是会让人感觉是非常正的、很主流的东西。其实在当年,这些完全是一个亚文化的运动,完全是靠作品本身的魅力而留下来的。他觉得现在的流行音乐环境无论从创作人群的精神还是从技术上来看,甚至不只是流行音乐,包括我们的整个流行文化,都不是自然的发展。从这个角度看,流行音乐的高楼是盖不成了,那个时候陈哲就意识到了这个问题。所以他开始转向乡土,去收集整理原生态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