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十一章 去延安还是去香港
16日《文艺阵地》在香港问世,同年8月,《大公报》问世,《星座》问世,1941年,民盟机关报《光明报》也在悄悄的孕育着。和以上文化人办报不同的是,《光明报》是以直截的方式,和国民党当局进行斗争的。

    1941年3月28日,梁漱溟去向周恩来陈述他去香港办报的计划,得到周恩来的热情支持。梁问到港后找中共谁接头,周恩来让他找廖承志。后来周恩来致电廖承志,除告知重庆文化人去港的情况外,还持别嘱咐廖要支持统一建国同志会(即民盟)的工作。

    梁漱溟离开重庆经过綦江等几道关卡时,曾一度被扣,后经与重庆国民党当局联系,始准放行,5月20日,梁漱溟从桂林飞抵香港,他找到廖承志深谈了一次,以后便和《华商报》主编范长江进行联系。

    梁漱溟抵港后,原商定至港共同办报的罗隆基、张君劢,黄炎培均因故未去,他便和在港的曾琦(青年党)徐傅霖(国家社会党),任宪子(民宪党)周鲸文(东北同乡会)张云川(第三党),甘介候(桂系)着手筹备。

    8月,办报所需的大笔经费已筹集齐备,和蒋介石有矛盾的西南地方实力派均给予了支持:龙云捐了5万元,刘文辉拿出3万,构成民盟的几个小党派也都出了钱,黄炎培一人拿出1万元、梁漱溟自己也拿出6000元、范长江也拿出4000元港币,以华侨捐款的名义进行资助,实际上,这些资金是中共方面给的。

    国民党得知民盟在香港创办《光明报》的消息,自然不会坐视不管,几天后遂进行破坏,派中执委兼海外部长刘维炽到香港,请香港政府拒绝出版发行。

    香港政府似乎对刘部长指令式的请求很不耐烦,为了显示该地区的民主,港府以《光明报》已办好立案,交了押金,且聘有律师顾问,表示无法按国民党的主意行事。刘维炽撞了一个不硬不软的钉子之后,很快聪明起来,他开始运用国人惯用的手段,在港府上下活动,终于使港府官员的口气缓和下来。刘维炽拿着英人许诺的报纸出版后加强新闻检查,予以压制回去交差去了。

    后来梁漱溟的《我努力的是什么》一文,有的文字被删去,开了天窗,有的地方文字失。单从这一点上看,应该说那个刘部长是很有办事能力的。

    魔高一尺,道高一丈,世界上凡事最怕认真二字,梁漱溟吃了一回亏之后,认真研读了港英政府的新闻检查制度,当读到广告栏可以不送审时,梁漱溟多日的愁绪一扫而光,第二天,他便将民盟的十大政治纲领和宣言全都登在《光明报》的广告栏中,为此,助手萨空先生还特意造了一个假帐,说明这两个文件是外面送来刊登的,以此应付港英政府的盘查。

    梁漱溟的这步棋走得令港英政府都觉佩服。这漂亮的一招刚刚落下,孙科等人便急忙到港拆台,借口民盟成立宣言及十大政纲的发表,不写组织人及地址,态度殊欠光明正大等等。诬蔑民盟乌有其,招摇撞骗。在港的盟员曾琦和徐傅霖也抱不合作态度。

    梁漱溟似乎早料到了国民党的这招棋,他请陈友仁,陈翰笙两位先生将宣言和纲领译成英文,并担保此事属实,由外国记者拍出电报,从而引起国内外的注目。到11月16日,张澜,张君劢,黄炎培等在重庆组织各方面人士聚餐正式宣布民盟成立。对于梁漱溟的妙计和民盟的最终成立,周恩来非常高兴,他致电毛泽东和中共中央,表示要力促其成。10月28日,延安《解放日报》发表社论,指出:民盟纲领强调抗战到底,加强团结,保障人权,结束党治,革新内政的必要,这是抗战期间我国民主运动中的一个新的推动。民生运动得此推动,将有更大的发展,开辟更好的前途。并称民盟是中国民主运动的生力军,这与国民党对民盟的态度形成鲜明对比。

    《光明报》为促使民盟组织的公开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中国1997·香港回归简介 >中国1997·香港回归目录 > 第十一章 去延安还是去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