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如果说物理系是一条船,叶企孙就是这条船的船长。不仅如此,叶企孙还是清华大学理学院的首任院长。理学院下辖除物理系外,还有算学系、化学系、地理系、生物系、心理系及土木工程系共7个系,是清华大学当时3个学院中阵容最大的一个学院。如此看来,如果每个系都可以看做一条船的话,理学院就是一支声势浩大的船队,而这支扬帆于滔滔学海、后来世人称奇的“船队”,指挥者就是叶企孙先生。
在叶企孙任首任理学院院长期间,他聘请的各系主任是:算学系熊庆来、化学系张子高、生物系陈桢、地理系翁文灏、心理系沈有乾、土木工程系卢恩绪。而各系聘请的教授如吴正之、杨武之、郑之蕃、萨本铁、陈省身、任之恭、吴韫珍、黄子卿、高崇熙、孙光远、施嘉炀等等,皆一时之选。
清华大学理学院可谓群贤毕至。我们从各系主任的名单上可以看出他们大都称得上国宝级人物。然而当我们的目光沿着这份名单从教授、副教授、讲师等依次看下去的时候,我们会发现,在算学系聘请师资的名单末尾,赫然写着助教华罗庚的名字。
我们从华罗庚的故事里或许会得到叶企孙长理学院的一些信息。
清华园第一次关注华罗庚的名字,是在算学系的图书馆里。
算学系、物理系都有相当不错的图书馆。算学系有中外数学书籍1800余册,期刊67种,包括与清华理科交换之国外数学期刊20种。来清华访问的外国学者认为,算学系和物理系的图书馆甚至比哈佛大学同系图书馆还完善。
这一天,算学系主任熊庆来先生来到图书馆翻阅报纸杂志。在《科学》杂志里,有一篇论文吸引了他的注意。这篇论文的题目是《苏家驹之代数的五次程式解法不能成立之理由》,作者署名:华罗庚。
苏家驹乃当时数学名家。不久前,他发表在《学艺》杂志第7卷第10号上的论文曾引起熊庆来的注意。熊庆来曾按论文中的思想向前摸索过一两次,但都因琐事纠缠,就把这件事情淡忘了。
没想到,这个叫华罗庚的人又把这个话题拾了起来,熊庆来的思绪再度飞扬起来。
熊庆来并不是清华“土著”。这个操着一口云南土话的人,虽然很明白北方语音的特点,并且曾教导过子女念“黑板”的“板”字要用第三声,示范时还将“板”字拖出悠长婉转的韵味,却终生不改乡音。他的乡音一如他的为人,纯正质朴,有着本色的纹理,原始而又讲究。
熊庆来是云南弥勒县人。15岁之前,他基本上没有离开过他的村子,村子甚小,大概不到50户人家。村名很怪,叫息宰村,村子距县城很远,大概要走两天的山路。这里盛产甘蔗和玉米,很少种稻谷。然而,吃着玉米饼子长到15岁的熊庆来却考进了省城的学校,专修洋文。18岁那年,他考取了去欧洲留学的名额,先在比利时学矿业,后又去法国学数学。
熊庆来在欧洲求学8年,回来后在东南大学数学系供职。他和叶企孙的友谊就是从东南大学开始的。
熊庆来比叶企孙大5岁,叶企孙到东南大学当物理系副教授时,熊庆来是数学系教授和系主任。有确切的材料证实他们的交往至少始于1924年3月,因为我们在该校数理化研究会为欢迎叶企孙、任鸿隽而合影留念的照片上,发现了叶企孙和熊庆来的身影。熊庆来长方脸,鼻子上架着眼镜,着中式长袍,显得有些憔悴。而张子高和任鸿隽则坐在叶企孙的右侧,身前身后都是正襟端坐的学生。他们被簇拥着,脸上有初为人师的矜持表情。
几年之后,我们会在清华大学理学院叶企孙延聘的教授名单上发现他们的名字。
熊庆来木讷寡言,叶企孙不善辞令,这两个不爱说话的人能成为朋友,让人颇费思量。最可靠的推测仍然来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