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三节
柳翼谋先生及汤用彤、楼光来诸君,不获受聘。而纨绔流氓式之留美学生、毫无学问者,则来者日众。而校内各方又皆横生意见,各殖势力。对于高士,则妄加阻碍,而不使其来前;对于庸碌之小人,则不厌其成全,俾其人到此为吾私党。于是清华之人才,遂成江河日下之局矣。

    这些话可谓一剑封喉,直击清华旧学之痼疾。而张彭春似乎很难与曹云祥归为一路,虽然曹张二人都声言改革,但毕竟曹身陷此山,若革命革到自己头上,他宁肯自保。而张对改革的态度似乎要强烈些,这也是后人常把张彭春与清华的少壮派们扯在一起的关系。但是,由于张彭春性格上的原因,或者说由于他的诸多缺陷,导致了他并没有与少壮派们结为同盟,反而渐生仇隙,终于众叛亲离,墙倒众人推,圆满了曹云祥的计划。

    1925年1月27日晚7时,曹云祥在校工字厅宴请诸校务委员。庄泽宣、吴宓、孟宪承、张彭春等人悉数参加。席间,吴宓喝了一些酒。宴闭,曹云祥让人撤去酒杯饭具,换上杭州龙井茶,让大家畅所欲言,将各部门的困境、压力以及对校方有何建议、意见和盘托出。曹云祥态度诚恳,执笔以记。张彭春表情暗淡,眉头紧蹙。此时,拒张活动已近过半,四面烽烟已把张彭春弄得狼狈不堪。曹云祥此刻征询诸位委员意见,醉翁之意大家心知肚明。但是到了公开场合,且直面相接,原来私下激烈之人也“隐约含蓄,无所表示”。吴宓有些喝高了,红着脸,低头听大家的敷衍之词。为了研究院的诸多事体,比如引进人才、经费支出、学生管理、教授协调等等,他曾多次找过曹云祥,曹推说已是要走之人难以决断,采取推诿政策;他去找张彭春,而张彭春更甚,多有釜底抽薪使其散伙之举,这使吴宓倍感伤心。他私下里多次找过叶企孙等友,将研究院的困境和校领导的态度如实告知,请他们帮助分析,以把握进退。

    有许多史料证明,吴宓实际上是一个快意恩仇的人,很情绪化,很文人化。因此他的身边该有一个沉稳理智的朋友常常给以提示才行。在这方面,叶企孙就成了他的最佳选择。我们从吴宓日记中得知,凡有大事,无论公私,吴宓总要找叶企孙商议。国学研究院主任一职在外人看似风光无限,几位教授都是国宝级,正常情况下,吴宓的地位也会凸显出尊贵和荣耀。但是,吴宓不是官场中人,他热情、本真、率直而又谦逊,久而久之,他把领导的位子置换了,成了服务者和被支配者。

    按说,这样的领导意识具有超前性和先进性,但在那个时代,则会让人侧目而视。吴宓成了两头受气的人:在研究院内部,赵元任住的房子漏了,他得边受埋怨边找人修缮;学生打架斗殴留宿女客,他得按校籍管理条例去处理,婆婆妈妈的姿态让学生好生厌烦;许多友人都慕清华国学院之盛名,尽管他们确属专业之翘楚,但他本人却没有决定引进的权力,因而引起友人之攻讦;研究院开办伊始,设备、资料等等均需经费支持,伸手向校方要钱如在行乞……这些事,件件关涉张彭春,但张一次也没有给过吴宓好脸色。前几天,校务会上,校方让各部门谈谈明年计划。吴宓谈了若干,但是,谈一条,张驳一条,谈两条,驳一双,弄得吴宓好生没有面子。特别是吴宓提出研究院各导师乃国之瑰宝,应该合理利用这些资源,使普通班的学生也能受惠,张彭春则极力反对,言研究院导师只作高深之研究,别的一概不允。至于说引进人才,张也说只限现在规模,扩展之事日后再作决定云云。吴宓认为张彭春是别有用心,烦闷之余就找叶企孙诉说。叶企孙说,你是拥有专业知识的人,别人弄权抓权,你退让一步就是了,还当你的教授去!吴宓想想在理,于是就草拟了一个意见书,表明自己的意向,也流露出对校方的不满。拿去让叶企孙看过,叶企孙主张将对校方的过激言辞去掉,嘱告现正非常时期,倘以语词之误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最后的大师·叶企孙和他的时代简介 >最后的大师·叶企孙和他的时代目录 > 第三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