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一节
时停来迁就他的步履。

    一个军官模样的人快步走到叶名琛跟前,小声催促他快些走,叶名琛勃然大怒,圆睁环眼叱骂:你是什么官阶,竟敢催促天朝命官?下边站去,让你们的公使过来跟我说话!

    大街上拥挤着沉默的广州市民。人们都为叶名琛威严的仪表和这番字正腔圆的叱骂声所振奋,有人激动地鼓起掌来,更有不少妇女老人流下了眼泪。

    叶景沄的父亲躲在人群里目睹了这惨烈的一幕。

    弱国强臣,一个孤傲的中国传统士大夫形象定格在他的心里。

    叶名琛,曾是多少读书人的榜样。书读得多,读到金榜题名;官做得也大,官拜两广总督。他是忠臣良相孝子贤人传统士大夫的完美典型,也是传统的儒家文化和中国文化塑造出来的成功范例。但是,如果这等成功和完美就是为了在被洋人俘虏时做一个不屈名节的精彩亮相,这个结果难道不显得滑稽和古怪吗?

    叶景沄的父亲心头被人狠狠刺中,不禁万念俱灰。

    他们是趁着夜幕从水上逃出合围的广州城的。一艘打鱼船,辛酸逃亡路。路过零丁洋时,吟诵着文天祥的诗句“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叶景沄的父亲不禁悲从中来,跪在船舷边无声地哭泣起来……

    多年之后,叶景沄的父亲看到洋人的报纸,才得知叶名琛被洋人押解到印度的加尔各答,囚禁在威廉炮台。随行的有仆人许庆、胡福,厨师刘喜,理发师刘四和巡捕兰宾,且带着衣服、饰物、银钱等物。他们一行成了19世纪的“海上苏武”。最后,叶名琛移至大恩寺花园楼上居住,当从中国带去的食物告罄之后,仆人要求到加尔各答购买一些,以免冻饿而死,然叶公却坚决不允准。他说,我身为天国大臣,之所以不怕羞辱含恨前来这里,不是我怕死,而是要见识一下洋人的文明,见识一下英人的国君如何明理。我想见见英国女王,和她当面探讨一下国家是非,不想英人竟如此野蛮,让我滞留于此。似这等不可理喻之人,我已对他们失去信心。我既不能当面斥责这个野蛮的国家和它的君主,苟生何为?

    1859年4月9日,叶名琛“不食周粟”而亡。

    叶景沄清楚记得,那时他已入私塾念书,父亲看完报纸后号啕大哭,在厅堂设下叶公的牌位,令家人焚香祭拜三日……

    父亲从那时起就对仕途了无兴致了。

    他从叶公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山河破碎,国难频仍,国之不存,家何以堪?本来他被叶家看做家道中兴的领军人物,从青浦到龙华,继而又汇入南市新区,他一刻也没有停止过向上攀越的步伐。尽管叶家住地大都是石库门类的楼群,但叶家新建的宅楼却非其他石库门所能比,三进布局,偌大的天井和客堂,东西厢房互为映照,厅堂后还有偌大的后院。楼上卧房装饰得富丽堂皇,上上下下透出殷实人家的富贵气。可是,家再兴,国将亡,可奈何?

    真正给叶家蒙上巨大阴影的是帮助小刀会的“政治事件”。

    从广州逃回不久,叶景沄的父亲就被上海道传唤,说是小刀会起事期间,他和小刀会有所勾连。本来似他这等官阶,上海道无权羁押,但因“通匪”事大,刑部特上折奏请朝廷后,密告上海就地询审,若通匪罪成,就地正法。

    1853年农历八月的一天,上海小刀会趁全城举行祭孔活动,突然起兵,占领了当时上海的教育中心和文化中心——文庙。文庙又称县学和孔庙,是当时上海最高的教育行政机构的所在地和祭祀孔子的场所。

    文庙之前原是一个破烂小庙。南宋末年上海设镇之后,就建有镇学,文庙遂立。在庙内供有孔子神像,另有桌椅纸砚,让学子在孔子目光的注视下孜孜不倦地学习。元代之后,上海升镇为县,镇学也升为县学。但庙还是那座庙。自清一代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最后的大师·叶企孙和他的时代简介 >最后的大师·叶企孙和他的时代目录 > 第一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