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分:“名校情结”的思考图书馆徜徉记
,居然放着我喜欢的(innie the Pooh)的卡通连环画。原来这部风靡全球的漫画的作者弥尔纳(A.A. Milne)和他的儿子也都是剑桥的校友。现在,这座图书馆也是新生注册的地方。每年秋季入学的时候,新生们都要轮流在牛顿、拜伦、罗素、培根等人注册过的本子上,按照同样的程式,手书上自己的姓名、住址等等。这是剑桥的传统的显性承传,注册新生油然而生厚重的历史感。
除了ren图书馆,其他学院的图书馆也是各有特色。我最常去的是自己学院里的图书馆,它虽然不大,却是二十四小时开放的,无人看管。院里的学生都有钥匙,进去借书,也只要签个字就行了。我喜欢坐在落地窗前读书,累了,望望窗外优美的风景,就是一种放松了。
我从小不少闲暇时光都是在图书馆里度过的,那真是个让人觉着贴心的地方。中学六年,我就读于南京外国语学校。南外除了有一个中文的图书馆外,还有一个外文图书馆,里面藏有英法德日四种语言的图书杂志。能在中学时代就拥有两个图书馆,那种幸福,现在想来都觉得幸运。馆里的图文资料当时在国内根本不可能买到,大都是由外籍教师们委托国外的慈善基金会募捐来的。管理员是一位胖胖的和蔼的法国老太太,她那时大约六十来岁,却是极妖娆的。具体的样子我记不得了,但她那鲜红的唇色和那扑鼻的法国香水味却萦绕在回忆中,真切得很。就是从她那里,我借阅了平生第一本原版的《国家地理》杂志(National Geographic)。那些从世界各地拍摄的原始森林、广袤草原、异域风情激荡着我渴望探索的心灵,那个我生活空间之外的广阔世界强烈地诱惑着我。在那个小小的图书馆里,我萌生了一个愿望:长大以后,我要带着一条狗、一只鹦鹉、一架相机,去周游世界,行走江湖。
后来,我从南京行走到了上海,在复旦,在那个繁华喧闹的都市的东北一隅继续求学。周末的清晨,灌上一瓶茶水,拎上书包,不急不忙地晃荡到文科图书馆,把书包小心翼翼地塞进寄物柜中,然后溜进馆内,慢慢地在书架前闲逛,挑上几本中意的书,选一个靠窗有阳光的位子坐下,消磨时光。累了,就去理科图书馆的二楼,花上两元看一场原版的英文老电影。那样的日子,才叫做有声有色。冬天天冷,东区食堂二楼的小阅览室也是个读书的好去处。我常常抱着热水袋,带包花生米,边读书边补充热量。
现在,我又从上海行走到了这座古老的英国小镇。众多图书馆的浩瀚藏书是让我爱上剑桥的一个重要要原因。UL,这个简单的缩写代表了剑桥最大的图书馆——University Library。这座图书馆有600多年的历史,它有权免费收藏在英国出版的任何一本书。每一年,UL的藏书面积都在不断扩大,以至于其中的某些偏僻角落几年都没有人光顾。于是,那些幽暗的角落成了校园恋人们寻求激情的去处。剑桥的一个学生在校报上这样感叹:My girlfriend and I often find t deserted section for a quiet ; it’s easy to get distracted…So t to spice up your sex life, go in searche soil and cookery periodicals(我和女朋友觉得那些人迹罕至的安静区域是工作的好环境,只不过在那儿可能更容易分心…如果想让你们的性爱更有激情,就去找收藏土壤学、厨艺学杂志的区域吧)。
那样激情的场面我是没有见着,只当是逸事听了。不过来UL读书的人倒真是不多。大概是由于这里藏书丰富,找书的过程自然烦琐。第一次来借书时,我在里面苦苦找了三个小时,才找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