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卷十四
軍儲充矣。」從之。此中鹽之法所自始。

    丘濬大學衍義補曰,韓愈謂賦出天下而江南居十九。以今觀之,浙東西又居江南十九。而蘇松常嘉湖五府,又居兩浙十九也。考洪武中,[20]據諸職掌。天下夏稅秋粮,以石計者,總二千九百四十三萬餘,而浙江布政司二百七十五萬二千餘,蘇州二百八十萬九千餘,松江府一百二十萬九千餘,常州府五十五萬一千餘,是此一藩三府之地,其田租比天下為重,其粮額比天下為多。今國家都燕,歲漕江南米四百餘萬石,以實京師。而此五府者,幾居江西、湖廣、南直隷之半。臣竊以蘇州一府計之,以準其餘。蘇州一府七縣,[21]時未立太倉州。其墾田九萬六千五百餘頃,居天下八百四十九萬六千餘頃田數之中,而出二百八十萬九千石稅粮,於天下二千九百四十餘萬石歲額之內,其科徵之重,民力之竭,可知也已。

    杜宗桓上巡撫侍郎周忱書曰,五季錢氏稅兩浙之田,每畆三斗。宋時均兩浙田,每畆一斗。[22]宋淳祐元年,鮑廉作琴川志曰,國初盡削錢氏白配之目,遣右補闕王永高象先,各乘遞馬,均定稅數,只作中下二等,中田一畆,夏稅錢四文四分,秋米八升。下田一畆,錢三文三分,米七升四合。取於民者不過如此。自熙豐更法,崇觀多事,靖炎軍興,隨時增益。然則宋初之額,尚未至一斗也。元入中國,初定天下田稅,上田每畆稅三升,中田二升半,下田二升,水田五升。[23]元史耶律楚材傳。至於我太祖高皇帝受命之初,天下田稅,亦不過三升五升,而其最下有三合五合者,於是天下之民咸得其所。獨蘇松二府之民,則因賦重而流移失所者多矣。今之粮重去處,每里有逃去一半上下者。請言其故,國初籍沒土豪田租,有因為張氏義兵而籍沒者,有因虐民得罪而籍沒者,有司不體聖心,將沒入田地,一依租額起糧,每畆四五斗七八斗,至一石以上。民病自此而生。[24]宋史言,建炎元年,籍沒蔡京王黼等莊,以為官田,減租三分。洪武初,未有以此故事上言者。何也?田未沒入之時,小民於土豪處還租,朝往暮回而已。後變私租為官糧,乃於各倉送納,運涉江湖,動經歲月,有二三石納一石者,有四五石納一石者,有遇風波盜賊者,以致累年拖欠不足。[25]王叔英疏,亦言輸之官倉,道路旣遙,勞費不少,收納之際,其獘更多,有甚於輸富民之租者。自洪武時已然矣。愚按宋華亭一縣,即今松江一府,當紹熙時,秋苗止十一萬二千三百餘石。景定中,賈似道買民田以為公田,益粮一十五萬八千二百餘石。宋末官民田地,稅糧共四十五萬二千八百餘石,量加圓斛。元初田稅,比宋尤輕。然至大德間,沒入朱清張瑄田後,至元間,又沒入朱國珍管明等田。一府稅粮,至有八十萬石。迨至季年,張士誠又併諸撥屬財賦府,與夫營圍沙職,僧道站役等田。至洪武以來,一府稅粮,共一百二十餘萬石。租旣太重,民不能堪。於是皇上憐民重困,屢降德音,將天下係官田地,粮額遞减三分二分外。[26]即宣德五年二月癸巳詔書。松江一府稅粮尚不下一百二萬九千餘石。愚歷觀往古,自有田稅以來,未有若是之重者也。以農夫蠶婦,凍而織,餒而耕,供歲不足,則賣兒鬻女。又不足,然後不得已而逃。以至田地荒蕪,錢粮年年拖欠。向蒙恩赦,自永樂十三年至十九年七月之間,所免稅粮,不下數百萬石。永樂二十年至宣德三年,又復七年。拖欠折收輕齊,亦不下數百萬石。折收之後,兩奉詔書勅諭,自宣德七年以前,拖欠糧草,監糧屯種,子粒稅絲,門攤課鈔,悉皆停徵。前後一十八年間,蠲免折收停徵至不可算。由此觀之,徒有重稅之名,殊無徵稅之實。願閣下轉達皇上,稽古稅法,斟酌取舍,以宜於今者而稅之。輕其重額,使民如期輸納。此則國家有輕稅之名,又有徵稅之實矣。

    今按宣廟實錄,洪熙元年閏七月,廣西右布政使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日知录简介 >日知录目录 > 卷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