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卷十四
    《孟子》所云「置郵而傳命」,蓋古已有之。《史記》:「白起既行,出咸陽西門十里,至杜郵。」《漢書·黃霸傳》註:「師古曰:郵亭書捨,謂傳送文書所止處。」

    以近郭為上地,遠郊為中地下地,蓋自金元之末。城邑丘墟,人民稀少。先耕者近郭,近郭洪武之册田也。後墾者遠郊,遠郊繼代之新科也。故重輕殊也。

    宋史言,宋時田制不立,甽畝轉易,丁口隱漏,兼幷冒偽,未嘗考按。[5]王洙傳,洙言天下田稅不均,請用郭諮孫琳千步開方法,頒州縣以均其稅。又言宣和中李彥置局汝州,凡民間美田,使他人投牒告陳,指為天荒。魯山闔縣,盡括為公田。焚民故券,使田主輸租,訴者輙加威刑。公田旣無二稅,轉運使亦不為奏除,悉均諸他州。[6]宦者傳。是則經界之不正,賦稅之不均,有自宋已然者,又不獨金元之季矣。

    今邊郡之民,旣不知耕,又不知織,雖有材力,而安於游惰。華陰王弘撰著議,以為延安一府,布帛之價,貴於西安數倍,旣不獲紡織之利,而又歲有買布之費。生計日蹙,國勢日逋。非盡其民之惰,以無教之者耳!今當每州縣發紡織之具一副,令有司依式造成,散給里下。募外郡能織者為師。即以民之勤惰工拙,為有司之殿最。一二年間,民享其利,將自為之,而不煩程督矣。計延安一府,四萬五千餘戶,戶不下三女子,固已十三萬餘人,其為利益,豈不甚多?按塩鐵論曰,邊民無桑麻之制,仰中國絲絮而後衣之。夏不釋複,冬不離窟。父子夫婦,內藏於專室土圜之中。崔寔政論曰,僕前為五原太守,土俗不知緝績,冬積草伏臥其中,若見吏以草纏身。令人酸鼻。[52]今大同人多是如此。婦人出草則穿紙袴。真所謂倮蟲者也。吾乃賣儲峙,得二十餘萬,詣雁門廣武,迎織師,使巧手作機,乃紡以教民織。[53]後漢書采入本傳。是則古人有行之者矣。漢志有云:冬民旣入,婦人同巷相從,夜績女工,一月得四十五日。八月載績,為公子裳,豳之舊俗也。率而行之,富强之效,惇龎之化,豈難致哉?

    《山堂考索》載:「唐漕制,凡陸行之程,馬日七十里,步及驢五十里,車三十里。水行之程,舟之重者,溯河日三十里,江四十里,余水四十五里;空舟,溯河四十里,江五十里,余水六十里。沿流之舟則輕重同制,河日一百五十里,江一百里,余水七十里。轉運征斂送納皆准程節其遲速,其三峽、砥柱之類不拘此限。此法可以不盡人馬之力,而亦無逗留之患。今之過淮、過洪及回空之限,猶有此意,而其用車驢則必窮日之力而後止,以至於人畜兩弊,豈非後人之急迫日甚於前人也與,然其效可睹矣。」

    行鹽地分有遠近之不同,遠於官而近於私,則民不得不買私鹽。既買私鹽,則興販之徒必興,於是乎盜賊多而刑獄滋矣。《宋史》言江西之虔州地連廣南,而福建之汀州亦與虔接,虔鹽弗善,汀故不產鹽,二州民多盜販廣南鹽以射利。每歲秋冬,田事才畢,恆數十百為群,持甲兵旗鼓,往來虔、汀、漳、潮、循、梅、惠、廣八州之地。所至劫人谷帛,掠人婦女,與巡捕吏卒斗格,或至殺傷,則起為盜,依阻險要,捕不能得,或赦其罪招之。元末之張士誠,以鹽徒而盜據吳會。其小小興販,雖太平之世,未嘗絕也。余少居昆山、常熟之間,為兩浙行鹽地,而民間多販淮鹽,自通州渡江,其色青黑,視官鹽為善。及游大同,所食皆蕃鹽,堅致精好。此地利之便,非國法之所能禁也。明知其不能禁,而設為巡捕之格,課以私鹽之獲,每季若干,為一定之額,此掩耳盜鍾之政也。

    洪武三年六月辛巳,山西行省言:「大同糧儲自陵縣、長蘆運至太和嶺,路遠費重。若令商人於大同倉入米一石,太原倉入米一石三斗者,俱准鹽一引,引二百斤。商人鬻畢,即以原給引自赴所在官司繳之。如此,則轉輸之費省而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日知录简介 >日知录目录 > 卷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