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五章 今古茶器与饮茶风尚-2
”蔡襄《茶录》,是秉仁宗帝旨意而作,所云茶瓶以“黄金为上”,自然是指帝王之家;平民百姓只能以“银铁瓷石为之”了。但从陆羽《茶经》问世,到蔡襄着《茶录》近三百年间,茶器茶具品种系列件数虽在逐渐减少,但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革。这是由于宋代上自天子,下至臣民,文士茶人,都崇尚研膏茶或团茶。这就决定了长期以来使用的茶碾、茶罗等仍而延续使用,即使减少以后,系列茶具亦在十件以上。饮茶使用系列茶器的情况,经历唐、宋、元,一直到明初,才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

    明太祖朱元璋,这位出身贫贱的开国明君,从体恤人民、减轻贡役出发,于洪武二十四年1391九月十六日下诏废除团茶,改制叶茶为贡:

    庚子诏。建宁岁贡上供茶,听茶户采进,有司勿与。敕天下产茶去处,岁贡皆有定额。而建宁茶品为上,其进者必碾而揉之。压以银板,大小龙团。

    上以重劳民力,罢造龙团,惟采茶芽以进。其品有四:曰探春、先春、次春、紫笋。置茶户五百。免其徭役。《明太祖实录》卷二一二明太祖罢团茶,改进茶芽之诏令,在中国茶学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不仅减轻了广大茶农为造团茶所付出的繁重劳役之苦,而且使饮茶方式、茶器茶具发生了根本变化。废团茶,首倡茗饮之法,改叶茶即今之茶叶,从而奠定了数百年之后的近代人的饮茶方式,茗饮文化亦从古代发展到近代。在朱元璋废团茶之后,虽然明代茶人仍袭宋代点茶法,品饮末茶,可是到了明末清初,点茶法已为茗饮法所代替,茶碾、茶磨、茶罗以及与之相关的茶器均被扬弃了。古代以铜铁所铸之煎茶风炉,亦为轻便、价廉的竹炉宋明时惠山竹炉着称于世,名为“苦节君”,意为虽承受火炙、仍坚贞守节所代替。由于饮茶者饮用各类散茶茶叶,各类精美陶瓷茶壶就应运而生了。以制壶妙手供春、时大彬等所创制的宜兴紫砂壶,在明代中期蓬勃兴起,价胜金玉,为时人所珍,且久盛不衰。这充分说明了明太祖废团茶,首创茗饮法,对中国茶文化的进步与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九、明代人喜爱定窑白瓷茶具时代不同,人们对茶、茶器具的爱好与审美情趣,也随着社会饮茶风习、烹饮方法及陶瓷茶具不断推陈出新而随之改变。如宋代,上自天子下至臣民都颇崇尚质地凝重,体态较大的黑釉兔毫茶盏,可是到了明代,人们却又喜爱纯白小巧的定瓷茶碗。明万历年间1573—1619钱塘人许次纾在《茶疏》一书对《瓯注》评论说:“茶瓯古取建窑兔毛花者,亦斗碾茶用之宜耳。其在今日,纯白为佳,兼贵于小。定窑最贵,不易得矣。”

    定窑,即在今河北省曲阳县润磁村及燕山一带,因宋代属定州,故名。定窑生产白瓷始于晚唐,盛于北宋,宋时以烧白定为主,尚有紫、黑、红、绿诸釉色产品。与当时的官、哥、汝、钧窑齐名,为宋代五大名窑之一。宋代苏轼,是一位精通茶道,鉴赏名器的大师,他颇赞赏定窑生产的花瓷茶具。在其《煎茶歌》有曰:“又不见今时潞公煎茶学西蜀,定州花瓷琢红玉。”定瓷质地洁白如玉,胎薄细腻,釉彩莹润,造型典雅,自古有“定州花瓷瓯,颜色白天下”之誉。所以,许次纾说定窑白瓷碗最贵,很不易得。

    十、景德镇御窑茶具与清宫茗饮风尚江西景德镇生产瓷器的历史悠久,早在五代时即闻名海内。景德镇,在古代原名新平。因其地处昌江南岸,改名昌南镇,到了宋代昌南镇已是着名的陶瓷之乡了。

    宋真宗景德元年1004,朝廷为了在昌南镇建立御窑,专为皇家生产御用瓷器,遂将昌南镇正式改名为景德镇,属浮粱县。于是景德镇声名远扬,同佛山、汉口、朱仙镇成为国内四大镇,景德镇生产的瓷器则更着称于世。由于宋代崇尚福建建安生产的黑釉天目兔毫茶盏,景德镇生产的茶具尚未受到应有的重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中国茶文化今古大观简介 >中国茶文化今古大观目录 > 第五章 今古茶器与饮茶风尚-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