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五章 今古茶器与饮茶风尚-2
视,但有“假玉器”之美称的青白瓷茶盏,已受到人们的喜爱。

    元代时期,景德镇董家坞窑烧制的青花瓷茶具,极其精美,着称于世。因其在青白釉瓷质上装饰以青蓝色而得名。具有造型优美庄重,釉质白里泛青,色调青翠明净,画面素雅的特色。青蓝瓷茶具亦受到日本茶人的青睐,日本“茶汤之祖”珠光,尤其喜爱这种茶具,后来便把青花茶具称为“珠光茶具”。

    明洪武二年1369,在景德镇朱山山麓设立御窑厂,继而在洪武二十五年1392,又在景德镇新设御窑厂,专为宫廷烧制御用瓷器。因此,明代景德镇成为全国制瓷业的中心,有“明一代,至精至美之瓷,莫不出于景德镇”之说。明代的景德镇,已发展成为驰名世界的瓷都。由于明太祖朱元璋于洪武二十四年1391下诏废团茶,改贡叶茶,由洪武皇帝亲自开创的茗饮之风,便很快在全国普及开来。新的茗饮方式,推动了陶瓷茶具的迅速发展,除了宜兴紫砂壶的蓬勃兴起之外,瓷都景德镇的陶瓷茶具愈益向精美的方向发展,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至永乐1403—1424、宣德1426—1435时期,景德镇生产的甜白瓷茶具壶、碗最为精美,质地坚致细密,有丝绸光辉,体胎轻薄,造型精巧,驰名中外。清朝诗人曾用“只恐风吹去,还愁日炙销”的诗句来赞叹其精美绝伦。

    清初,顺治二年1645废除明朝景德镇御窑厂匠籍,免除工匠为官窑服工役制度。后于康熙十九年1680恢复御窑厂,精工名匠三百余人,专为皇室烧制御用瓷器,据《清史稿》记载:“康熙时,江西景德镇开御窑,源刘源、清宫内特设御用瓷器图样设计师呈图样数百,参古今之式,运以新意,备诸巧妙,于绘彩人物、山水、花鸟,尤各极其胜。

    及成,精美,过于明代诸窑。”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景德镇瓷器生产已达鼎盛时期。清代瓷器具有胎质坚细,釉光莹润,色彩绚丽,镂雕精工之特色。

    清代宫廷,酷好茗饮之风,历代君王多有好之者,康熙、乾隆尤甚。相传,康熙南巡时,游洞庭山,官员献茶,芬芳无比,询问茶名,答:“吓死人香”,以其名不雅,赐名碧螺春。乾隆名泉佳水,至晚年要退位时,甚至到了“不可一日无茶”的嗜饮程度。他曾亲临杭州龙井村看制茶,写茶诗,并在御制茶器上题诗,将御制茶碗赐群臣。

    嘉庆皇帝,亦喜爱在茶壶上题御诗,并有清晨饮茶的习惯。在现今存世的已成为传世奇珍的清宫御制粉彩番莲壶体上,书有烧制嘉庆于丁巳年小春月中瀚御制茶诗:

    佳茗头纲贡,浇诗月必团。

    竹炉添活火,石铫沸惊湍。

    鱼蟹眼徐扬,旗枪影细攒。

    一瓯清兴足,春盎避轻寒。

    这把粉彩番莲茶壶,为景德镇御窑出品,御制诗落款时间,为嘉庆二年1797夏历十月中旬。

    我们可以从嘉庆御制的这首壶铭诗中“浇诗”二字发现,清代皇帝都有清晨饮茶习惯。“浇诗”,晨饮之谓,是从“浇书”演化而来。晨饮曰浇书。陆游《剑南诗稿》卷二十四《春晚村居杂赋绝句》:“浇书满挹浮咀瓮,摊饭横眠梦蝶床。”

    自注:“东坡先生谓晨饮为浇书。”嘉庆在诗中说他每日清晨所饮之茶,是明前采制的第一批所贡佳茗。清帝晨饮之风,一直延续至光绪。他每天清晨必先饮一大杯香茗之后,再去向慈禧太后请安。清代宫廷沿用明制,设御茶房,设管理事务大臣,下属有尚茶正副与尚茶11人,专责其事。每日恭备御茶份例是14斤,75包。

    由于清代朝廷酷好茗饮,民间饮茶风习亦随之兴起,所以清代的茶具出现了一个蓬勃发展的时期。特别是景德镇御窑生产的宫廷御用茶壶,极其精工,华美绝伦。现今国内包括台湾省藏品中,雍正时期的有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中国茶文化今古大观简介 >中国茶文化今古大观目录 > 第五章 今古茶器与饮茶风尚-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