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茶艺
辉煌的皇宫94中举行,权作皇帝对群臣的一种恩施。所以,气氛肃穆庄重,礼节比较严格。茶需明前贡茗,水要清泉玉液,器用名贵瓷皿。茶宴进行时,先由近侍施礼布茶,在皇上带领下,群臣举杯闻香品味,赞茶感恩,直至相互庆贺,都以品茗贯穿始终。因此,整个茶宴仪式,大致可分为迎送、庆贺、叙谊、观景等内容。这一情景,蔡京的《太清楼特宴记》、《保和殿曲宴记》、《延福宫曲宴记》中都有所记述。如在《延福宫曲宴记》中写道:“宣和二年(公元1120年)十二月癸巳,召宰执亲王等曲宴于延福宫上命近侍取茶具,亲手注汤击拂,少顷白乳浮盏面,如疏星淡月,顾诸臣曰,此自布茶,饮毕皆顿首谢。”这就是宋徽宗亲自烹茶赐宴群臣的情况。寺院茶宴,多在僧侣间进行。茶宴开始时,众人团团围坐,住持按一定程序冲沏香茗,依次递给大家品饮。冲茶、递接、加水、品饮等都按教仪进行。在赞美茶香、茶味、茶色之后,论理道德修身,议事叙景。在这方面,最有名的是径山茶宴。
径山(在今浙江省余杭县境内)是天目山的东北高峰,这里古木参天,溪水淙淙,山峦重叠,有“三千楼阁五峰岩”之称,还有大铜钟、鼓楼、龙井泉等着名胜迹,可谓山明、水秀、茶佳。山中的径山寺,始建于唐代,宋孝宗赵眘(公元1163~1189年)曾御书赐额“径山兴圣万寿禅寺”。自宋代至元代,有“江南禅林之冠”的誉称。古代认为茶能清心、陶情、去杂,这与佛教提倡的仁义、道德是相吻的,所以,饮茶之风很盛。每年春季,僧侣们经常在寺内举行茶宴,坐谈佛经。径山茶宴有一套较为讲究的仪式。茶宴进行时,先由住持法师亲自调茶,以表敬意。尔后命近侍一一奉献给赴宴05中国茶经僧客品饮,这便是献茶。僧客接茶后,先打开碗盖闻香,再举碗观色,接着才是启口“啧,啧”尝味。一旦茶过三巡,便开始评论茶品,称赞主人品德。随后的话题,当然是颂佛论经,谈事叙谊。
宋理宗开庆元年(公元1259年),日本南浦昭明禅师来径山寺求学取经,拜虚堂禅师为师。学成辞师回国,将径山茶宴仪式亦一并带回日本。在此基础上形成和发展了以茶论道的日本茶道。
日本茶道是一种严格的饮茶礼仪,它最初在寺院中进行。
“道”这个字,从佛学的含义上来说,就是遵循礼义、德行,要人们恪守正确的人生道路。所以,简单说来,茶道就是通过饮茶的方式,对人们施以礼法教育,进行道德修养的一种仪式。以后,到了丰臣秀吉时代,任命千利休为日本茶道高僧。千利休茶道的基本精神是提倡和平和好,尊老护幼,洁净平心,沉思凝神,这就是“四规”,可以归纳为“和、敬、清、寂”四个字。并集茶道之成,对茶礼进行了改革和简化,把它推广到广大人民中间,使之成为一种颇具特色的日本传统文化艺术。如今,茶道已成为日本人民修身养性、提高文化素质和进行社交联谊的手段。
有关日本茶道的来由和形成,亦可在日本的许多着作中找到佐证。据日本《类聚名物考》记述:“南浦昭明到余杭径山寺浊虚堂传其法而归,时文永四年。”又曰:“茶道之起,在正元中筑前崇福寺开山南浦昭明由宋传入。”在《读视听草》
和《本朝高僧传》中也谈到:“南浦昭明由宋归国,把茶台子、茶道具一式带到崇福寺。”日本新近出版的《茶叶技术研究》
15一书中也有这一记述。足见日本茶道是由我国宋代茶宴的基础上逐渐形成的。
近代,为了继承和发扬我国优秀的茶文化,又赋予了茶宴新的内容与形式。如常见的有结婚茶宴,就是新郎、新娘用茶宴料理和茶食点心招待佳宾,在茶香鼓乐声中缔结伉俪。
喜庆之余,新娘还得以表演茶艺助兴。此外,还有喜庆茶宴、文化茶宴、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