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如面谈
光头的名字,用的也最多,“晚”, “后学”,“职”也只偶然看见。其余还有“儿”,“侄”等:“世侄”也用得着,“愚 侄”却少——这年头自称“愚”的究竟少了。敬语是旧的“顿首”和新的“鞠躬”最常见; “谨启”太质朴,“再拜”太古老,“免冠”虽然新,却又不今不古的,这些都少用。对尊 长通用“谨上”,“谨肃”,“谨禀”——“叩禀”,“跪禀”有些稀罕了似的;对晚辈通 用“泐”,“字”等,或光用名字。

    白话里用主词句子多些,用来写信,需要称呼的地方自然也多些。但是白话信的称呼似 乎最难。文言信用的那些,大部分已经成了遗形物,用起来即使不至于觉得封建气,即使不 至于觉得满是虚情假意,但是不亲切是真的。要亲切,自然得向“面谈”里去找。可是我们 口头上的称呼,还在演变之中,凝成定型的绝无仅有,难的便是这个。我们现在口头上通用 于一般人的称呼,似乎只有“先生”。而这个“先生”又不像“密斯忒”、“麦歇”那样真 可以通用于一般人。譬如英国大学里教师点名,总称“密斯忒某某”,中国若照样在点名时 称“某某先生”,大家就觉得客气得过火点儿。“先生”之外,白话信里最常用的还有 “兄”,口头上却也不大听见。这是从文言信里借来称呼比“先生”亲近些的人的。按说十 分亲近的人,直写他的名号,原也未尝不可,难的是那些疏不到“先生”,又亲不到直呼名 号的。所以“兄”是不可少的词儿——将来久假不归,也未可知。

    更难的是称呼女人,刘半农先生曾主张将“密斯”改称“姑娘”,却只成为一时的谈 柄;我们口头上似乎就没有一个真通用的称呼女人的词儿。固然,我们常说“某小姐”, “某太太”,但写起信来,麻烦就来了。开头可以很自然的写下“某小姐”,“某太太”, 信文里再称呼却就绕手;还带姓儿,似乎不像信,不带姓儿,又像丫头老妈子们说话。只有 我们口头上偶而一用的“女士”,倒可以不带姓儿,但是又有人嫌疑它生刺刺的。我想还是 “女士”大方些,大家多用用就熟了。要不,不分男女都用“先生”也成,口头上已经有这 么称呼的——不过显得太单调罢了。至于写白话信的人称呼自己,用“弟”的似乎也不少, 不然就是用名字。“弟”自然是从文言信里借来的,虽然口头上自称“兄弟”的也有。光用 名字,有时候嫌不大客气,这“弟”字也是不可少的,但女人给普通男子写信,怕只能光用 名字,称“弟”既不男不女的,称“妹”显然又太亲近了,——正如开头称“兄”一样。男 人写给普通女子的信,不用说,也只能光用名字。白话信的称呼却都不带敬语,只自称下有 时装上“鞠躬”,“谨启”,“谨上”,也都是借来的,可还是懒得装上的多。这不带敬 语,却是欧化。那些敬语现在看来原够腻味的,一笔勾销,倒也利落,干净。

    五四运动后,有一段儿还很流行称呼的欧化。写白话信的人开头用“亲爱的某某先生” 或“亲爱的某某”,结尾用“你的朋友某某”或“你的真挚的朋友某某”,是常见的,近年 来似乎不大有了,即使在青年人的信里。这一套大约是从英文信里抄袭来的。可是在英文 里,口头的“亲爱的”和信上的“亲爱的”,亲爱的程度迥不一样。口头的得真亲爱的才用 得上,人家并不轻易使唤这个词儿;信上的不论你是谁,认识的,不认识的,都得来那么一 个“亲爱的”——用惯了,用滥了,完全成了个形式的敬语,像我们文言信里的“仁兄”似 的。我们用“仁兄”,不管他“仁”不“仁”;他们用“亲爱的”,也不管他“亲爱的”不 “亲爱的”。可是写成我们的文字,“亲爱的”就是不折不扣的亲爱的——在我们的语言 里,“亲爱”真是亲爱,一向是不折不扣的——,因此看上去老有些碍眼,老觉着过火点 儿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朱自清散文集简介 >朱自清散文集目录 > 如面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