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次15:(二八○)~(三○一)
教人擔心的了。
卽令在不怎麼深的水上罷,也可別乘那種不可靠的東西來來去去。而況,在深不可測底,千尋(1)以上的海上......。
船上載滿了許多貨物,露出水面,還不到一尺,水手們卻一點兒都不害怕,在那上面跑來跑去。
稍一不小心,恐怕就要沉下去,卻見他們將那很大的松樹,大約有兩、三尺長的原木,五、六根,連連地丟進水裏,簡直嚇人。
身分高的人,則乘坐有艙房的船隻旅行。人坐在裏邊,倒是較為安穩。至於站在外側的人,恐怕是會頭暈目眩的罷。
那個叫做「命繩」(2)的,綁緊櫓槳的繩子呀,看來可真不牢靠。萬一斷了,可怎生是好?
大概會一下子掉進海裏頭去的罷。連那根繩子,都不怎麼頂粗哩。
但是,我們乘坐的船(3),倒是造得十分好看。有簾幔隱約,還有門(4)和格子窗,可以開關,
而且又不像別的船那麼重,就像是房屋之小小者耳。
坐在船裏遠眺別的船,才叫做可怕哩。
遠方的船,簡直就像竹葉做的小舟,散放在水面上似的。至於停泊著,在船上點燈的,則是十分好看。
翌晨,見人乘所謂「舢板」來回,心中十分感動。
「拖白浪」(5)那首和歌,說的真是不虛假,可真容易消失啊。稍有身分地位的人,還是不宜隨便乘船旅行。
其實,在陸地上徒步旅行,也是有危險的,不過,至少兩腳著地,所以還算令人感覺踏實些。
海女潛水,可真教人擔憂的工作。萬一若是她們腰間繫的帶子斷了,那可怎生是好?
如果是男人做這種工作倒還好,至若是女人嘛,恐怕不是普通一般的勇氣而已。
男人乘船,哼哼歌啦甚麼的,把那救生的繩子拋到海面上,在那兒划來划去。難道他們不會放不下心嗎?
據說,海女想要浮出水面的時候,便要拉一拉那繩子。
想像當其慌慌張張拋入之際的樣子罷;又如她們浮將上來,抓住船緣喘氣的景象,也著實會讓在旁觀看的人淚落的;
而那些把她們丟進海中自己卻在那兒晃來晃去的男人們,可真教人不能相信眼睛所見啊。
那簡直不是人幹的事兒嘛!
附註:
(1) 一尋,為伸開兩手之長度,約六尺長。
(2) 原文作「早緒」。
(3) 此段文字蓋記敘作者之父元輔,雇船旅行之事。
(4) 原文作「妻戶」。為內外可開之門。
(5) 句出「拾
(二八七) 有個右衞門尉者
有個右衞門尉者(1),只因為父親不夠體面,怕讓人看到了會擡不起頭來,
乃於自伊予國上京之途中,將其父推落海中。大家對此,頗為訝異不齒。
沒想到,七月十七日盂蘭盆的法會(2),這男子照樣也要供養佛祖,在那兒忙於準備種種。
道命阿闍梨見此,遂詠成和歌一首:
旣推親兮入海中,
復將盂盆來供養,
世道人心兮憂忡忡。
附註:
(1) 右衞門府之三等官。未詳其人。
(2) 盂蘭盆法會供養,係為救在地獄受難死者之法會,於七月十五日舉行之。
日本社會,至今保有此習俗。
遺集」哀傷、滿誓沙彌和歌:「何所譬兮此世間,恰似舟後拖白浪,轉眼卽消兮晨曉灣。」
(二八八) 又據說,小野之君的母親
又據說,小野之君(1)的母親嘛,在普門寺舉行了法華八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