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二节 真假自由
    值得指出的是,把伦理-人际关系及其网络看作保护性的力量,以融入这种力量为前提,一般人建立起他们的人格系统。这不仅使得人们感受不到存在与生活不幸的本性,相反还可能使他们自我感觉格外幸运。用我们在第三章第四节讨论移情问题的话说,他们的quot;神爱quot;和quot;爱欲quot;两大存在动机由此都得到了基本的满足。

    生活中许多quot;瘦quot;、quot;更瘦quot;乃至quot;最瘦quot;的人,正是这样摆脱了他们本该艰难多舛的命运,相反把自己的人生大剧上演得轰轰烈烈。甚至,在保护性的伦理-人际关系网络背景上,他们原本瘦弱的形象将伟岸起来,出类拔萃,乃至成为伦理-人际关系网络中的英雄,即克尔恺郭尔所谓的伦理英雄。他们可能流芳百世,不过通常也会让伦理-人际关系网络、让文明和社会为他们付出某种代价。与这些伦理英雄相反,另一些人则可能在某些极端的情况下显赫一时,并随之遗臭万年,希特勒就是后一种情况中极端的例子。

    然而,在生存论心理学看来,无论是一般的幸运,还是特别的幸运,还是成为伦理的英雄或反过来成为文明的罪人,所有这样一些把伦理-人际关系网络作为无条件保护性力量的人,难免要为此付出一个确定的代价,那就是丧失真正的自由。在这一丧失中包含着双重的含义,它既意味着丧失自由本身,也意味着丧失认识自由、理解自由的能力,而这种能力正是拥有真正自由的前提。

    概而言之,无条件地把自己委托给伦理-人际关系网络,就意味着放弃对存在与生活不幸本性的认识,放弃对自我和世界本性的认识,放弃对真理的认识。而放弃这样一些认识,就意味着放弃自由,因为,人所共知的事实是:对自我及世界本性的认识、对真理的认识是一切真正自由的前提。

    并非偶然的是,在生命的最后阶段,在与青年朋友雅努施的谈话中,卡夫卡就上述问题发表了一系列精采的意见。卡夫卡明确认为生活本身就是不幸,存在本身就是不安。关于这个世界的本性,quot;……现在已经看得非常清楚了。战争不仅焚烧摧毁了世界,而且也照亮了世界。我们看见,这是由人自己建造的迷宫,冰冷的机器世界,这个世界的舒适和表面上的各得其所越来越剥夺了我们的……[力量]和尊严。quot;对于世界的本性,人们并非完全没有意识。相反,每个人的潜意识对此都有至深的感受。

    只是,对一般人来说,既然quot;人的生存对他们是一种负担,所以他们就以种种幻想来处理生存。quot;人们quot;想依借外在的手段而获致自由quot;,但是,那是错觉,quot;是一种谬误,一种迷惑,一片只见恐惧与绝望滋生的荒漠。quot;人们由此只能获得某种虚假的自由,这种虚假的自由什么都没有说明,只说明他们惧怕真正的自由以及相应的责任。quot;他们混在群众之中,安全地通过城市,通过街道,去工作,去找食槽,去寻快乐;宛如那囚狱般的办公室生活一样的贫乏,不再有任何惊奇的事件发生,一切只有规则、指示和训令。人们惧怕自由和责任,所以人们宁愿藏身在自铸的樊笼中。quot;丢掉真正的自由和责任,投身于虚假的自由,在卡夫卡看来,无异是quot;从烟里跑到火里quot;。人们并未能因此而解决自己的存在性不安。相反,人们的存在性不安一如既往,甚至随时有可能恶化,以一种非理性的渴望、以对quot;肉搏quot;的变态嗜好、以膨胀的欲望、以各种可能的反面表现形式,在文明的机体中,在伦理-人际关系网络中暴露出来。quot;今天全世界的人整日梦寐萦心,做着再改组的梦。这里头所蕴含的意义很多quot;。在极端的情况,也会有人混在人群中表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地狱里的温柔简介 >地狱里的温柔目录 > 第二节 真假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