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六节 罪感:未展开的生命

    从这种意义上说,quot;肉搏quot;的背景不过是父亲世界正常的展开和延续。他一直是在父亲世界焦灼而酷烈的日头下恐惧颤栗、苟延残喘。甚至可以说,并非在晚年,而是从一开始,他就处于所谓quot;向死而生quot;的绝境——差别仅仅在于,他晚年的quot;向死而生quot;是一种自觉的认识和义无反顾的选择,而早年与生俱来的quot;向死而生quot;则是生活对他的选择,是他不自觉的运数,是不可抗拒、无法斡旋的天命。在那孤弱无助的绝境中,罪感的产生不仅必然,而且自然。因为,在父亲世界焦灼而酷烈的日头下,罪感反倒提供了一小片哪怕是那么可怜又悲哀的阴凉。可以认为,正像生存论心理学所指出的那样,不是别人,而是卡夫卡自己,把失败之quot;罪quot;经验和感受为来自自身内部的挫折,从而让自身能量遭到外部世界封闭,生命力得不到正常的运用,内部的生命力无法向外部世界充分展开,进而产生无法摆脱的罪感。

    事实上,他所经验和感受的这种罪感,正是生活中各类慢性自我损害中根本的动力机制。正是在这一点上,又是生存论心理学,为我们指出了问题中最为复杂、晦涩、微妙而又意味深长的关键:……[患者]利用自己的罪过感死死抓住移情对象,努力保持自身的处境。他只能这样做,因为他没有能力对移情对象进行分析以摆脱和超越这一对象。比起自由和责任的可怕重担,罪过感要容易承受一点——特别是当那有可能让人重建生活的选择来得太迟的时候。如果你不能惩罚他人,如果你由于他人代表了你所认同的不朽观念因而甚至不敢加以批评指责,那么,你就最好选择罪过感和自我惩罚。如果你的神不可信赖,你的生命也就失去了价值;因而你必须认定恶必在自己内部而非神的身上,这样你才能活下去。罪过感使你失去了某种生活,然而避免了死之大恶。……[患者]之所以夸张他的罪过感,是因为它以最安全和最轻易的方式解决了他的困境。他也设法让旁人对他作出反应,怜悯他,重视他和关照他……贝克尔:《反抗死亡》,第330页。

    就这样,关于罪以及罪感的讨论,把我们带到对卡夫卡问题的综合性认识面前。我们看到,卡夫卡的罪感与他quot;移情英雄诗quot;的失败相关。移情对象是我们良心的焦点,是我们整个善恶世界的焦点。它不是什么轻易能摆脱的事物,因为它体现了我们整个的英雄主义系统。同样,卡夫卡的罪感体现了他向父亲及其世界移情的失败。

    与他的恐惧一样,他的罪感也是一种悲哀而被动的防御机制。面对强悍的父亲世界,他无法安全演出自己的quot;移情英雄诗quot;,也无法成功地掩饰quot;移情英雄诗quot;的失败。父亲世界不由分说,没有他的余地。然而另一方面,quot;失去权威的力量和认可就等于失去自己的生命quot;。他只好让自己还原到一种与婴儿的孤弱相应的状态,那就是罪感以及相应的抑郁状态。在这种状态中,他放弃了自己的勇气以及相应的防御机制,然而,quot;人的防御机制的丧失,刚好就是一种防御行动。quot;在这一过程中,宗教薰染和上帝之爱的缺失,必定产生着一种复杂、微妙然而重要的作用。这种作用及其机制,我们尚不十分明了,也没有条件在此处详加讨论。但是,不难理解,没有宗教的寄托和上帝之爱的慰藉,人会格外感到无路可逃,人会格外有着quot;死无葬身之地quot;之感。至少,生命的斫损和罪感的折磨会格外显得无可回旋,人会格外显得像一个孤弱无助、茫然四顾的孩子。与此对称的状态是虚无感。

    值得指出的是,这样一些相关的生存状态,正是生存论(即存在主义)哲学所关注的要点。就此而言,卡夫卡的生存模式有着一种典型的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地狱里的温柔简介 >地狱里的温柔目录 > 第六节 罪感:未展开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