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章
第六节 罪感:未展开的生命
意义。另外一个与此有关的重要问题是,在一种涵义较为模糊的意义上,与有着宗教薰染和上帝之爱的孩子相比,这样的一个孩子将相对难以保持他的童贞。也许正因为如此,卡夫卡始终在抱怨生活的quot;龌龊quot;、quot;污秽quot;和quot;肮脏quot;。在这个问题上,卡夫卡与克尔恺郭尔这两个quot;绝对单数形式的人格quot;又一次形成了意味深长的对比。这不仅意指所谓quot;坚定的童贞quot;和quot;永远的、流浪童年quot;之间的对比。基督徒克尔恺郭尔内心充满坚贞的宗教感,由于这种宗教感,在他眼里,受苦意味着罪,而罪,那是得救的条件。正因为如此,克尔恺郭尔勇敢地面对生活的一切苦难,带着自己特有的罪,殉道一般无条件地站在上帝面前。

    与此相反,无神的罪感将使卡夫卡不堪痛苦。在生活的诸多烦恼面前,他无法隐忍,相反将充满抱怨。的确,过分残酷的生活压制卡夫卡的成长,quot;无神quot;的罪感则格外地销蚀他的生命和能量。这种生命、能量和成长的被剥夺、被封闭,使他永远像一个孩子。这个孩子面对着自己本应拥有的生活和成长,将格外地渴望。的确,卡夫卡的罪感与他在父亲世界面前的不安和恐惧相对应,也与对父亲世界的潜在渴望相对应。在他身上,渴望、罪感、不安和恐惧交相混杂、彼此依存,最终形成quot;恐惧-渴望-罪感-恐惧-渴望-罪感……quot;的循环。这种循环正是卡夫卡迟疑不决、揣揣不安、左右摇摆、三心二意、反悔无常、自我分裂等性格表现的最终原因,是他人格结构中quot;肉体性quot;的实质。这种循环将使得他什么也不是,而只能永远quot;是一个孩子quot;,同时又始终quot;在成年人中流浪quot;。他将格外渴望着一份本真、美好、纯洁的生活,同时又始终感觉自己是在龌龊、污秽、肮脏中quot;打滚quot;,感觉到生活的quot;异化quot;。这种敏感又会反过来强化罪感,并加深quot;恐惧-渴望-罪感-恐惧-渴望-罪感……quot;的循环。当然,有必要再一次指出,quot;洛维家族quot;气质中的正义感和神经过敏,在这一过程中也起着重要的影响和作用。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章

首页 >地狱里的温柔简介 >地狱里的温柔目录 > 第六节 罪感:未展开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