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三十三章 云南陷没
在12月21日撒出了昆明的李定国,则率军担任后卫。

    现在,大家只有一个共同的方向——尽快到建昌去,开辟新的家园。

    但这一目标,在李定国撤出昆明后,却发坐了根本性的改变。

    促使这一目标改变的,却是一个微不足道的小人物——马吉翔。

    让马吉翔改变目标的原动力,既不是来自于运筹帷幄的思考,也不是科学严密的论证,却仅仅是一个端不台面的“心理障碍”——他本人与建昌的文安之大学士存在着“不可调和”的矛盾。

    想当年,在广西梧州,他为了实现“签字一枝笔”的梦想,机关算尽,手腕使足,终于把这位东阁大学士逼得“离朝出走”,跑到四川“另谋出路”。

    而如今,还没过了三十年呢,河东河西的地位,骤然倒置,自已则得跑到人家的地界上混口饭吃,这不仅让他颜面耗尽,而且权力丢光!

    遥望四川,马吉翔心事浩渺,愁肠百结!

    小人物考虑问题的出发点就是“一已私利”,因此,如何说服“当家人”李定国同志把去四川建昌变成去云南永昌,成为他新的奋斗目标。

    为了实现目标,他马上想到一个同盟者,李定国的重要幕僚——金维新。

    之所以要“定位”在金维新的身上,是因为该同志和他一样,对北上四川也存在严重的“心理障碍”。

    金维新曾经和现任建昌总兵王偏头,为争夺一位美女的“所有权”,而结下了至今难以消解的“梁子”。此去建昌,可谓生死未卜。

    因为事关自已的“生死存亡”,金维新很快被拉下水,并成为说服李定国西撒的主力军。

    对李定国,金维新太明白了,讲困难是吓不住这个“铁人”北上建昌步伐的。

    但他己明显地感觉到,自从打败孙可望后,李定国己经深深患上了“揽权症”,任何企图挑战他地位的人和事,都会引起其高度的警觉和不安。

    就像马吉翔说服他一样,他也迅速找到了李定国的“心理障碍”。

    他对李定国“推心置腹”地讲:“我等新败,若去四川,袁宗第、郝永忠这些大顺军将领必轻视而不肯听命,皇帝也会厚彼薄我;东下荆襄后,如果这些人再立一些战劢,则也会和您一样被封为一字王。届时,在朝堂上的地位,您就会一落千丈!……”

    “不如我等还是到永昌,仍可自成一体,静待天下之变!”

    在权力的得与失、利与弊面前,“单纯”的李定国,也变得“不单纯”了,他同意了金维新的“建议”。

    大军忽然改道,撤往永昌。

    两个小人物的“私心自用”,让南明的历史,由此缩短。

    “改道令”一下达,立马产生了两个灾难性的后果。

    一是“前锋不听话”。

    前锋冯双礼、陈建、王会、艾承业带领的部队,主要是“秦兵”组成,本对李定国已经心存不满,现见李定国朝令夕改,更是失望至极。他们集体拒绝执行改道的命令,继续北上,从此与李定国分道扬镳。

    二是“高官大内逃”。

    听说要撤到荒凉的边疆去,甚至还可能到落后的外国去。高官们那勤于思考、先知先觉的大脑,立刻便推演出可怕的后果。

    思想决定行动,感到“红旗打不了多久”的高官们,选择了不辞而别,到茫茫旳山林中,开始自己新的人生。

    先是吏部尚书张佑宸、兵部尚书孙顺、礼部尚书程源、户部侍郎万年策、左佥都御史钱邦芑这些“部级”高官内逃了,后是大学士扶钢这个“总理级”的高官也内逃了。

    当然,也有既不留下,还不内逃的高官,如工部尚书——王应龙。

    王应龙同志是个“工农干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南明那些事儿简介 >南明那些事儿目录 > 第三十三章 云南陷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