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云南陷没
部”出身(陕北制弓箭匠人)的高官,自打张献忠建立大西政权以来,就一直担任工部尚书一职,数十年以来,兢兢业业、勤勤恳恳、任劳任怨。
现在,这位尚书己年过花甲、举步维艰……
面对用自己毕生心血建起来的大厦将要崩塌瓦解,他无法患难从君,无法力挽狂澜。
于是,他从容地迭选择了自缢,悄无声息地与自己钟爱的事业永远作别。
他死后,其子也随之而去!
“君臣本是同林鸟,大难临头各自飞”,此情此景,让永历帝欲哭无泪。
1659年1月4日,刚撤到永昌的永历帝,就听到了一个让他“隐隐作疼”的消息。
他最后的国都——昆明,已于昨日被清军“和平劫收”。
看吧,一年年是国土的沦丧;听吧,满耳是大众的嗟伤!永历帝感到,是他采取措施,担负起天下兴亡的时侯了!
可他现在能采取的唯一的措施,就是像以前所有“犯了错误”的皇帝一样,写一份内容深刻的检讨书(罪己诏),向在冥冥之中,主宰中国帝王命运的“上天”,反省自己的不足。
永历帝写出来的检讨书行文深沉、感谢真挚,从政冶失败、用人失察、行政失误三方面检讨了自己的错误,请求“上天”再给自已一次改正自新的机会。
与别的皇帝有所不同,这位笃信基督教的皇帝,在检讨书之外,还写了一封《告上帝忏文》。
《忏文》中,永历帝无限苦楚地向万能的上帝发问:为什么把当皇帝这个苦差事落在他头上?为什么既然让他当了皇帝,却不给创造好的外部环境?为什么让他吃这么多的苦?这种颠沛流离的生活,到何时才是个尽头?
他的确只能这样问问了!
他不止一次想过,如果自己仅仅是一个普通的汉人,在这朝代变更面前,完全可以厕身其外、苟且偷安、了此一生。但自已这特殊的身份,却只能让他在这皇帝这个位置上死撑,与国同存,与国同亡。
这不仅是他的悲哀,也是所有末代帝王的悲哀。他们先人向未来借下的巨额债务,需要他们这些后辈用高额的利息,一一补上。
无论是中国的“上天”,还是外国的“上帝”,都没有阻挡住清兵奔驰向前的铁蹄。
“成功劫收”昆明后,清军统帅多尼并不感念永历帝的“赠粮”之恩,马上派出吴三桂、赵布泰向永昌进军,以求将永历君臣赶尽杀绝。
在玉龙关,士气高昂的清军大败士气低落的明军,成功占领该关。
战败后的明军,在白文选率领下,纵火烧断澜沧江上唯一的铁索桥,试图用这道地险挡住西进的清军。
但经过大江大浪考验的清军,已不再惧怕这浪急滩险的澜沧江了。
他们借助夜幕的掩护,成功进行了武装泅渡。
渡过澜沧江后的清军,如过江之龙、出笼之虎,直朝永昌扑来。
李定国只得令平阳侯靳统武领兵护驾,再往西撤,退往腾冲。
这年的闰一月十五日,李定国准备用来安身立命、东山再起的永昌府,也告“沦陷”。
几轮撤退下来,永历朝的疆土,就只剩下滇西的几个小县城了。
磨盘山之战
许多英雄,胜利面前,志得意满,昏昏沉沉;但在失败面前,却能志向坚定,百折不回。
李定国就是这样的一个英雄,在不断失败面前,他胸中的血未冷反热,气未消反长。
他要寻求合适的地点和时间,给尾随而来的清军,予以猛烈的一击!
这合适的地点就是怒江边的磨盘山,时间是1659年的二月底。
这时的清军,已跨过怒江天险,雄赳赳、气昂昂地向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