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04篇 中国梦幻:黄河水清——黄河大坝与黄河大移民
旺的大村,原本在华阴滩上有着一大片肥沃的土地。这个村首批迁移到宁夏的先遣队87人,全是正当年的壮劳力。他们打着铺盖,带着农具,一行十五辆卡车往宁夏去。一到平吉堡,他们傻眼了。平吉堡靠着贺兰山,沙漠边缘一带,半人高的茅草,无草的地方光秃秃一片;荒滩上满是拳头大的石头,仔细看去,老鹰印下的爪痕还赫然在目!关中人吓得不由得倒抽一口冷气。就在这片荒滩上,关中农民大把大把地抛洒着汗水,好不容易播种下去的麦子,两个月以后,扒开松松软软的干土,一看,麦种仍原模原样地躺在那里!

    这是一片不赐给他们粮食的陌生的土地。

    1956年前后,潼关县有个著名的劳动模范、公联社主任李学仁。当时,潼关县一般亩产二三百斤,李学仁试验的试验田粮食亩产近千斤。公联社地处肥沃的黄河滩,原先的名字叫潼关县高桥乡桃林塞。杜甫的《潼关吏》,写的就是这个桃林塞的故事。这是个著名的古塞,洛阳通往长安的咽喉。唐天宝十五年,哥舒翰二十万大军兵败潼关,潼关失守而长安危急。这个在安禄山之乱时的一场大战就发生在这里。李学仁作为社主任兼著名劳动模范在群众中享有极高威望,由他带头,全社十个自然村三百多户迁移宁夏中卫长乐乡,全部开垦荒地。在宁夏中卫,最困难的时候,一人一月只分给8斤口粮。移民们开始不要命地往回逃跑。到了1961年夏,移民返籍终成浪潮,几千陕西移民守候在黄河仁群渡口三天三夜,饥寒交迫,东望长安故乡而不得归,凄凄悲悲的号啼几乎盖过了黄河的滔滔水声……

    至1962年,那个大饥荒的年代,远迁宁夏的陕西移民和远迁甘肃的河南移民,在以命相抗后,政府不得不进行二次安置,绝大多数人得以返回故土。

    李学仁带领的原桃林塞人又回到了原籍。但原先肥沃的黄河滩此时却由于塌岸、河水倒灌、泥沙淤积、洪水侵害等等,变成了自然条件极其恶劣的荒滩地。李学仁愧对父老乡亲,从宁夏返回陕西以后见人就大哭:“咱响应政府号召去了,现在人带不回来了!”

    李学仁说的“人带不回来了”,是说,桃林人有六十户“绝”到了宁夏。

    这个数字,当年的桃林高级社社主任李学仁说,他是“掐指算过的”。

    迁宁以后的惨状和惨景,至今让这位七十多岁的老汉都无法忘怀。老汉说他至今没脸见乡亲,至今提起那“带不见了”的六十户桃林人伤心落泪。著名的劳动模范再没有回库区故土,而是“隐居”到了秦岭深处,一个叫“绝鹿岭”的沼泽地带……

    陕西省有一个数字——当然,这个数字却是任何一级政府都没有考证过的。1957、1958年,该省远迁宁夏移民31590人,三年以后,即1961、1962年,陆续回到陕西的仅30000人。三年内人口没有增长。三年还“短”掉了一千多人。除了“自愿”留在宁夏的人以外,这些人是自然死亡?还是非自然死亡?

    一切似乎都混混沌沌。

    一切似乎都无法说清。

    <er h3">22

    1959年,蒲城县接纳了陕西本省三门峡水库淹没区大荔县和华阴县等地移民48600人。这就是三门峡水库移民安迁政策中的“近移”:在本县或邻近县“插队落户”。蒲城就是著名的水利专家李仪祉先生的故乡,移民迁移落根到这里也就成了李仪祉的“同乡”。但这里的旱原沟壑对原先在素有“关中白菜心”之称的关中东部移民来说,落差之大却是根本无法让他们接受的。在这个本来相对自然条件就恶劣的地方,移民们又被安置到了更加恶劣的沿山沟壑区、旱原和卤泊滩。真正的“穷山恶水”。从前从来没有感到过“水”是什么问题的“白菜心”的人到了这里,880马力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中国治水史诗简介 >中国治水史诗目录 > 第04篇 中国梦幻:黄河水清——黄河大坝与黄河大移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