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七章 威德自在菩萨
空的境界,不要以为了不起,不要以为空就是道;空是戏论、笑话,有、非空非有、即空即有这些境界都一样是笑话。离开了这些笑话,算不算寂静?还没有。接下来,第三步是一味,在静中,在动中,始终如一,始终不变,不受外界环境的干扰,也不受内心情绪的干扰。第四步是无修无证,不须用心做功夫,也不认为证得什么道。到此阶段,才是寂静,无事不定,无时不定,无处而不定,这才是大乘的止。

    再说轻安的情形,初步的轻安,由头顶发生清凉,然后下降遍及全身。清凉以后,便是得暖。得暖不是发烫、发热,得暖是有温暖的感觉,但不是发烧。得暖是全身的肌肉、骨节、经脉都柔软了,所以,打坐入定的人,不可以拉他,不可以碰他。得暖以后,再进一步是得顶,自己的精神可以与天地相往来,与宇宙合一。到了这个阶段,已经不是气脉通不通的问题,气脉只是初步而已。再下来是忍,把一切忍住截止,所有烦恼妄想,以及忧、悲、苦、乐都切断了,但不叫作空,如果还有一个空的境界,那是戏论。经典上说大乘菩萨可以得无生法忍,没有生起动的作用。再进一步是世第一法,在这个世界上是第一等。暖顶忍世第一法叫作四加行,修任何一个法门,乃至外道法门,在功夫境界的阶段上,都有四加行的作用。四加行都成就了,才是大乘真正的轻安。

    修行打坐种种的法门,都是在修止的阶段,止是定的因,定是止的果。但是,一般人的修止,初步的止都止不祝禅宗临济祖师临终时留下一首偈子:

    沿流不止问如何,真照无边说似他,

    离相离名人不禀,吹毛用了急须磨。

    我们的心念像流水一样永远在流,杂念妄想停不住,怎么办?杂念妄想不要怕,它像空中的灰尘,只要心静下来,你知道杂念妄想很多的那个知,就是心经所谓照见五蕴皆空的照,这个知它本身没有杂念妄想,它犹如虚空无量无边,这个知没有形相,没有名称,叫它是佛也可以,叫它是道也可以,叫它是圆觉都可以,可是一般人都认不到。即使你认到了,悟了,不要以为就到了没事了,吹毛用了急须磨,吹毛是指非常锐利的宝剑,拔下一根毛(鬓-宾+毛)放在剑锋上,吹一口气,毛(鬓-宾+毛)就断了,还要注意修行,我们的心念用过了就要丢,随时在止中,随时在定中。【善男子,若诸菩萨悟净圆觉,以净觉心,知觉心性及与根尘,皆因幻化,即起诸幻,以除幻者,变化诸幻,而开幻众,由是幻故,便能内发大悲轻安。】

    刚才讲止,现在讲观。讲到止观,其实,止中有观,观中有止。一般的修行方法中,如道家的守窍,守丹田,都是求止。又如念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念到一心不乱,这也是修止。而现在哪里呢?当你在念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唉呀!糟糕!我又乱想。你知道在乱想,这就是观。所以,止与观是同时,换句话说,不止不能观,有止才有观,有观才有止,止与观的作用在一起。但是,其中有所差别,例如念佛,念到一心不乱,这是止;能不能真念到一心不乱?这就靠观了。观是什么?观是慧的因,慧是观的果,般若智慧是观行的成果,观修到了,般若就出来了,得大智慧成就,成佛了。

    我常告诉各位,你们修行,有一本书叫作小止观六妙门,不晓得你们读过没有?修止观有六个步骤,一数,二随,三止,四观,五还,六净。据我个人几十年看来,许许多多的人修了几十年,都还在那里数息,我坐了几个钟头了,数了多少息了,几百下了,几千下了,干什么呢?你在学会计?还是当出纳?而且,很多人在数呼吸的时候,还拼命想把呼吸的气留在丹田,留得住吗?你去解剖尸体看看丹田有气吗?

    为什么要数息?你心静不下来,不能得止。一上座,先听自己的呼吸,一,二,三,等到自己的呼吸由粗变细,再静下去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圆觉经略说简介 >圆觉经略说目录 > 第七章 威德自在菩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