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威德自在菩萨
,耳朵听不见自己的呼吸了,只有感觉来去,乃至感觉到鼻子都没有气了,胸部也不动了,只有小肚子轻轻地很久动一下,这样才叫息。到达了这个地步,不要数了,换第二步随,随着这个息定下去。第三步止,把呼吸都停掉,这时才没有杂念,内发的寂静轻安就来了。得止以后要起观,不起观,那是外道定。观是用智慧观察,转入修慧的境界。观行成就了以后,第五步是还,还我本来面目,空也不住,有也不祝最后达到净心净则国土净,修持到此地步,所谓不移一步到西方,端坐西方在目前,这才是真正唯心净土。
为什么提这些?现在圆觉经准备讲观,我随便告诉大家修观的道理。修止是定学,修观是慧学,希望大家有个初步的概念,才能了解本经的重要。
接下来,我们看圆觉经原文。注意!圆觉经这里所讲的观,不是普通的观,而是大菩萨境界的观。
若诸菩萨悟净圆觉,证悟到了自心净土的圆满觉性。悟净圆觉很难解释得清楚,希望有心修持者多多努力,自己去证悟,否则,讲得再好,仍是隔靴搔痒。悟净圆觉是菩萨见道的境界,见道以后才能修道,道都没有见到,你修个什么?所以禅宗的五祖告诉六祖:不识本心,学法无益。
佛说菩萨悟净圆觉以后,见道以后,以净觉心,什么是净觉心?就是现代人很喜欢提的禅宗六祖的那首偈子: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这个境界就是净觉心。
讲到这里,请诸位小心!现在人喜欢说大话,一讲到禅就提六祖的这首偈子,好像自己就是六祖似的。其实,各位不要忽视六祖的师兄神秀那首偈子,那首偈子并没有错,那是真讲实际修行的功夫: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
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这正是修行的境界,平实用功,随时拿把扫把,把自己的内心扫干净,纤尘不染,这是真修行。做到这步功夫以后,再进一步,可以谈到六祖的那首偈子,把心如明镜的境界还要打破,就是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这是佛菩萨的境界,这是智慧成就的境界。普通人没有达到,未证言证,未悟言悟,这是撒谎,犯大妄语戒,罪过非常大,万万不可。
到达了悟净圆觉,心如明镜以后,以净觉心,知觉心性及与根尘,皆因幻化。由前面修定的境界,到达真正净觉的心境,自然了解知觉自己的本心本性,和眼、耳、鼻、舌、身、意六根,以及色、声、香、味、触、法六尘,这些都是幻化。幻化并不是没有,例如看电视、看电影,我们所看得的影像就是幻化。修行到达了这个境界,才知道宇宙万象以及我们的生命、身体、思想、感情、知觉这些都是幻化。由幻化所生的东西,无法永恒存在。例如我们人类的历史,几千年来、几百年来的人事物到哪去了?你看三国演义开章那阙词: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这是多美的文学境界,也是最好的佛经,不用佛学名词描写人生的幻化,多美!又如红楼梦的眼看他起高楼,眼看他楼塌了。人生一切都是幻化,眼睛所看到的都是幻化,我们自己也是幻化,今日之我已非昨日之我,诸行无常。
即起诸幻,以除幻者。修行到一切如梦如幻的时候,真空中要生出妙有来,所谓性空缘起,在空的境界里自己起观,观出东西来。修行真到达了此一地步,可以在一念之间,把自己变成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不只是想,而是真的,别人看到的不是你,而是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比如,以前在大陆上,一位能海法师,到西藏学密宗,回来以后,开了一个密宗黄教的道场,修大威德金刚,大威德金刚是文殊菩萨的化身,三个头,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