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斋三笔·卷一
食其民者,谓之亡。从乐而不反者,谓之荒。先王有游夕之业于民,无荒亡之行于身。威公退再拜,命曰宝法。观管、晏二子之语,一何相似,岂非传记所载容有相犯⑩乎?管氏既自为一书,必不误,当更考之《晏子春秋》也。
【注释】
①齐景公:名杵臼,齐灵公子,在位时由名相晏婴辅政。他善于纳谏,在位58年,国内治安相对稳定,是齐国执政最长的一位国君。晏子:即晏婴。
②事:处理事务。
③省:检查。耕:耕种。
④敛:收成。不给:不足,不够。
⑤师行而粮食:国王出巡,劳师动众,征收出巡所费粮食。
⑥从流下而忘反谓之流:由上游向下游的游玩乐而忘归叫做流。从流上而忘反谓之连:由下游向上游的游玩乐而忘归叫做连。
⑦说:通悦,高兴。
⑧春出原农事之不本者,谓之游:春天出巡考察农事不保本的,叫做游。
⑨秋出补人之不足者,谓之夕:秋天出巡补助缺粮的农户的,叫做夕。
⑩犯:冲突。
更:再,重新。
【译文】
《孟子梁惠王章句下》写道:齐景公问晏子说:我想到转附(今山东芝罘山)、朝儛(今山东召石山)两个山上去游游,然后沿着海岸向南行,一直到琅琊(山名,在今山东诸城县)。我该怎样办才能够和过去的圣贤之君的巡游相比拟呢?晏子答道:天子和诸侯出巡,没有不和工作相结合的。春天里巡视耕种情况,对贫穷农户加以补助;秋天里考察收获情况,对缺粮户加以补助。现在可不这样了,国王一出巡,兴师动众,到处筹粮运米。由上游向下游的游玩乐而忘归叫做流,由下游向上游的游玩乐而忘归叫做连,无厌倦地打猎叫做荒,不知节制地喝酒叫做亡。过去的圣贤之君都没有这种流连的游乐和荒亡的行为。齐景公大为高兴,在都城内大规模做好救济穷人的准备。《管子内言戒》篇说:齐威公将要到东部去巡游,问管仲说:我拟巡游的路线是从轴山到斛山,再向南到琅琊。司马说,这也是过去的圣贤之君的巡游呀。为什么这样说呢?管仲回答说:过去的圣贤之君的巡游,春天出巡考察农事不保本的,叫做游。秋天出巡补助缺粮的农户的,叫做夕。出巡兴师动众,筹措搬运老百姓的粮米的,叫做亡。游玩乐而忘返的,叫做荒。过去的贤圣之君对百姓有游夕的职责,对自身没有荒亡的权利。齐威王退堂后又一次礼拜管仲,下命令称管仲的意见为宝法。读管仲、晏子二人的话,是何等的相似!难道不是传记所记载的内容相冲突吗?既然《管子》一书是管仲自己撰写的,一定没有误载他的话,这就应当重新考证一下《晏子春秋》这部书了。
共工氏
【原文】
《礼记祭法》、《汉书郊祀志》,皆言共工氏霸九州,以其无录而王①,故谓之霸。《历志》则云:虽有水德,在火木之间,非其序也②。任知刑以强③,故伯而不王。周人迁其行序,故《易》不载。注言:以其非次,故去之。《史记律书》:颛帝有共工之陈④,以平水害。文颖曰:共工,主水官也。少昊氏衰,秉政作虐⑤,故颛帝伐之。本主水官,因为水行也。然《左传》郯子所叙黄帝、炎帝五代所名官,共工氏以水纪,故为水师而水名。杜预云:共工氏以诸侯伯有九州者,在神农之前,太昊之后,亦受水瑞,以水名官。盖其与炎、黄诸帝,均受五行之瑞,无所低昂⑥,是亦为王明矣。其子曰后土,能平九州,至今祀以为社。前所纪谓周人去其行序,恐非也。至于怒触不周之山,天倾西北,地不满东南,此说尤为诞罔⑦。洪氏出于此,本曰共,《左传》所书晋左行共华、鲁共刘,皆其裔也。后又推本水德之绪加水于左而为洪云。《尧典》所称共工方鸠潺功,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