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能《坛经》顿教禅法论义
之空无,或断绝意识功能及活动的意思;更何况,慧能自己就在该句中,明显否定了根据念虑皆灭的意义来认识无念意含的看法。
解释无念的于念而不念,不单用作描述无念该状态的语句,其中作为否定义出现的不念,其实更含蕴慧能教导学人在面对内、外境相时,要须不娶不舍而后能得解脱的方法意义。换言之,不念乃基于一念若住,念念即住,名系缚[38]的认识,为要解脱学人一向执取内、外境相的意识习性而提出的方法观点;设若参照于一切境上不染,名为无念的说法,该句内含的方法意义,便会更加明确地显示出来了。
具有方法意义而作为顿教禅法下手功夫的无念,既然不以没有念头或意识不起用为其内涵,从而在相对积极的意义上可以说:于念而不念就在学人能够操持正念的定慧功夫中体现。不过,怎样的状态名为正念?学人又如何可能处于正念中呢?要回答这个问题,首须明白、观察烦恼妄(邪)念从何而来做起。慧能说:
即缘迷人于境上有念,念上便起邪见,一切尘劳妄念从此而生。(《大正藏》册48,页338下)(上编4-5)
p.322
一念若住,念念即住,名系缚。(《大正藏》册48,页338下)(上编4)
在日常生活中,人的感觉或知觉官能触对内外境相,产生分别认识的作用。意识心的分别活动,本质是刹那生灭的,并不必然衍生烦恼,系缚身心。引起烦恼以致成为系缚,主要在于产生识别作用以后,由人对识别对象加以自我意志为主的娶舍等活动所造成。心识一有娶舍作用,基于意识念念相续的存在实况,学人若不能当下觉照心念本性空寂而证入真如自性,自然不免要身(心)处在烦恼系缚的实存生命状态里。[39]
源于对烦恼系缚所由来的清楚认识,慧能提出用以解脱烦恼系缚的无念功夫,遂落在本质地表现为娶舍活动的自我意志不再随境现起,而如果使用慧能的话来说,就在无念、无忆、无著于一切法不取不舍[40]的活动中体见;这也就是所谓的正念。
对超越自我意志娶舍而于一切法不娶不舍的正念状态,慧能另有更为生气活现的明确表述:
悟般若三昧,即是无念。何名无念?无念法者:见一切法,不著一切法;遍一切处,不著一切处。常净自性,使六贼从六门走出,于六尘中不离不染,来去自由,即是般若三昧,自在解脱,
p.323
名无念行。莫百物不思!当令念绝,即是法缚,即名边见。悟无念法者,万法尽通。悟无念法者,见诸佛境界。悟无念顿法者,至佛位地。(《大正藏》册48,页340下)(上编12-4)
引文表显了慧能顿教的解脱观,是不起心厌离存在事物,但直从观照心念当体,悟见真如自性而呈显生命自由自在境界的一种型态。职是之故,相较于般若经典偏重以否定性语句衬显佛法真理──实相的方式,慧能则更多运用在心识活动或日常行事中,具体呈现真如自性本质样态的语句来勾勒该境界的生命风姿;[41]而无念之为于念而不念,不外是从观念运作一面而对该样态所做的概括表述。
从无念以于念而不念为义而同时又以悟般若三昧为内涵,可以知道:无念实质上就是般若的另一观念表示。[42]因此,当慧能说:
p.324
一切时中念念不愚,常行智慧,即名般若行。一念愚即般若绝,一念智即般若生。迷人口念,智者心行。当念时有妄,有妄即非真性;念念若行,是名真性。不修即凡,一念修行,法身等佛。(《大正藏》册48,页340上)(上编10-4~6)
以念念若行,是名真性,透显般若智慧是在念念证入真如自性的当下体现,所谓一念修行的修行,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