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慧能《坛经》顿教禅法论义
性。悟即元无差别,不悟即长劫轮回。(《大正藏》册48,页338中~下)(上编4-1)

    识自本心、见自本性的心、性或本心、本性概念,同样意指的是真如自性。不过,所说心迷的心,无疑指的是意识活动或心理状态意义的意识心,而见性的性则指向了真如自性;心、性义涵便显然彼此有所差别。

    不过,在《坛经》中,心若不冠上本或自本字成为本心或自本心时,大多用以指意识心;也就是指如邪迷心、恶毒心、净心、妄心等心念状态的概念。至于性或自(本)性,如前所述,基于顿教禅法以实现解脱成佛为其教说宗趣的前提,主要便落在指真如自性一义上;其中,则又含括指成佛因性和指佛果体性等两种义涵。

    p.314

    换言之,当心作为本性心时,乃是与真如自性义同一意指的观念;甚至,自觉心也在真如自性的含意范围之内。前者就作为心本然状态的体性说,而后者指出了心内在具有的价值抉择能力;自性则同时涵摄这两层意义。因此,笼统说时,[27]《坛经》便不乏可见原该使用心表示的状态,却使用了自性一词来表说的情况。例如慧能说:

    自性迷,佛即众生;自性悟,众生即是佛。(《大正藏》册48,页341中)(上编16-6)

    自性虚妄,法身无功德。功德自心作,福与功德别。(《大正藏》册48,页341中)(上编15-4)

    (真如)自性本身原无所谓或悟、或迷的问题;就其本质,更不能说为虚妄。因为:不论就(真如)自性的因性或体性义涵来说,都意指的是一种超越凡常经验、非相对存在的真实(astruthofexistey),并不是描述一般经验或意识对象的概念所能加以形容的;迷、悟或真、妄等述词,理该用于指称经验活动现象的意识心之上,方具有实义。因此,所谓自性迷、自性悟或自性虚妄,真正意思在指心可迷、可悟,或有虚妄、真实的差别;不过,由于心的迷或悟、虚妄或真实,相应使得(真如)自性也或隐覆不见、或显露呈现,所以笼统地使用自性一词来表达有关心迷为凡、心悟成圣的观点。

    对于《坛经》心、性义涵有异、有同的情况,学者应当优先重视的,无宁是心、性义涵别异的地方。心、性有别的深刻意义在于:心表说的是人的现实活动与实存状态,同时,

    p.315

    也透露了要求实现解脱的内在动源。至于性,则在对人的自觉能力有所肯定外,更显示了解脱境界作为人存在之本真状态的意义。

    从心可迷可悟、或真或妄的实况出发,不仅显示人的实存状态有待转化的课题,同时透露了转化自身现实存在状态之为可能。而真如自性作为人的实存解脱境界,事实上,正须通过心地的修行功夫,才能现成。因此,心、性这种既差别为二、却又绾联合一的关系,便可名之为:不一不异。不一,表显意识心是一种必须超越或转化的实存状态,与意指解脱境界的真如自性并不等值同一;而不异则指的是:真如自性不能离开意识心而可望实存地体证为解脱境界。

    心、性这种不一不异的关系,使得慧能对解脱一义的认识,形著为:于一切法不取不舍、[28]于六尘中不离不染,来去自由,[29]即(面对)一切经验事相而超越一切执著的见地。这种面对而超越的具体历程,可以总结表为:察觉自身意识心作用的存在实况,经由内在生命中的自觉心发动趣求解脱的价值决定,最终真如自性现前,转迷开悟,因而改变行者自身原先的实存生命机制。

    因此,慧能以识心见性为主轴所开示的顿教,究竟要如何才能在学人的身心活动中实存地体现,乃成为一项特别重要的课题。对应这个功夫如何落实的问题,慧能于是提出了有关修行功夫的方法与观点;而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六祖坛经简介 >六祖坛经目录 > 慧能《坛经》顿教禅法论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