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慧能《坛经》顿教禅法论义
p.311

    真如自性也就成为《坛经》性字的中心义涵。

    如果以传统的概念来表说真如自性的意义,慧能偶然也使用了佛性这一语词。譬如:

    既常能下心,行于真正,离迷、离觉,常生般若;除真、除妄,即见佛性,即言下佛道成。(《大正藏》册48,页354上)

    这是说:通过离迷离觉、除真除妄的具体修行活动,便能超越由意识分别构作的自心现量境界,实现体证宇宙人生真理的成佛境界;佛性在此,显然表谓的是佛之所以为佛的体性。

    然而,慧能见弘忍(西元602~675年)时说:人即有南北,佛性即无南北。[24]这种对人人都有佛性的肯定,如果不是慧能一时兴起的偶然说法,那么,其中便透露真如自性另有作为成佛因性的一层义涵;征诸慧能表示同一意旨的其他说法,将可肯定这一推断。譬如,慧能说:

    善知识!愚人智人,佛性本亦无差别,只缘迷悟:迷即为愚,悟即成智。(《大正藏》册48,页338中)(上编3-1)

    事实上,佛性或真如自性固然指的是不可思议的圣智境界,但是,这与就理论层面为回答人何以能够成佛一问题而提出的成佛因性,并不冲突。这是因为:体性义的真如自性作为一种境界,原须通过修行功夫实现;而基于这种智慧实践的修行历程,肯定人本有自觉要求实现该境界的生命性能时,真如自性或佛性概念自然可以同时含蕴成佛因性的意义。因此,成佛因性义的自性,与佛果体性义的自性,实是一体两面的说法。所谓的一体是说:在动态的修行功夫里,两者本为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然而,

    p.312

    只缘迷悟:迷即为愚,悟即成智,遂有了因果、隐显的差别!

    征诸《坛经》语句,自性本身就是一个在功夫活动状态中成立的观念;其中即同时含有成佛因性或佛果体性两层意义。譬如慧能说:

    人性本净,为妄念故覆盖真如;离妄念,本性净。(《大正藏》册48,页338下)(上编5-1)

    为一切众生自有迷心,外修觅佛,未悟自性,即是小根人。闻其顿教,不信外修,但于自心,令自本性常起正见;烦恼尘劳众生,当时尽悟。犹如大海纳于众流,小水、大水合为一体,即是见性:内外不住,来去自由,能除执心,通达无碍。(《大正藏》册48,页340中)(上编11-5)

    这里即表示:内在人心的成佛因性,可缘心迷而不得呈显,或者也可缘心悟,于是实现成佛果体性;因、果相关为体,便成立在心地修行功夫上。因此,慧能进一步说:

    不悟,即佛是众生;一念若悟,即众生是佛。何不从于自心顿现真如本性!(《大正藏》册48,页340中~下)(上编11-7)

    不修即凡,一念修行,法身等佛。善知识!即烦恼是菩提;前念迷即凡,后念悟即佛。(《大正藏》册48,页340上)(上编10-6)

    引文在于表示,人所以心迷为愚,或见性成智,即由修行与否而决定的观点。因此,慧能虽说愚人、智人,佛性本亦无差别,说即烦恼是菩提,并不就是逻辑意义地表示人就是佛的意思;[25]这是为什么慧能必要教导学众识心见性,

    p.313

    而且提出了无念、无相、无住等有关修行方法论的观念原则。[26]

    (三)心、性异同及其关系

    从前述对《坛经》心、性的分析中可以看出,心、性的观念义涵,有差别、但也有重叠的地方。譬如慧能说:

    自性心地,以智慧观照,内外明彻:识自本心。若识本心,即是解脱。(《大正藏》册48,页340下)(上编12-4)

    识自本心,见自本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六祖坛经简介 >六祖坛经目录 > 慧能《坛经》顿教禅法论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