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能《坛经》顿教禅法论义
据何在。
(二)《坛经》的性字义涵
如上所述,心字在《坛经》中,可以方便地分成三个层次理解其中的义涵。至于,自性、本性或自本性等(简称则为性)语词,在《坛经》中,则可以析作指涉不同观念对象的两层内容加以说明和阐释。性字该两层含义是:?诸法自性,与?真如自性。
1.诸法自性
自性(梵语svabhāva)或本性(梵语prak?ti)是在印度佛教经典中常见的语词。印度佛教使用自性一词,通常是指存有物本身自然如此、自己如此存在的本质,含有独立自存与自成自有的意思。至于,本性虽含有指事物本质之意,但多为指事物属性义的用语,一般并不涉入本体论的问题。不过,基于自性与本性同有指称事物性质的意思,因此,在佛经中,有时并未严加分别。[14]
然而,或因龙树以(缘起)无自性说空,否定、批破指谓某种实体性存在的自性观念,[15]此后部分佛教学人一见经中有自性
p.309
的字眼,往往容易将其理解成与无我说,或是一切法皆本性空[16]的空义相反、矛盾的一种观念用语。事实上,自性是一个可有不同层次意含的语词,[17]其中固然有可指谓某种实体性存在的意思;但是一般而言,自性(或本性)也可就其指谓事物性质义涵,而作为一个中性语词加以运用。基此之故,在佛教经典里便可见诸如:集自性、大种自性或诸法自性等说法。[18]
回到《坛经》本身,学者可以发现,经中也有指谓存有物特性或样相这种意义的性(或自性、本性)字用法。譬如慧能说:
本从化身生净性,净性常在化身中,性使化身行正道,当来圆满最真净。淫性本是清净因,除淫即无净性身,性中但自离五欲,见性刹那即是真。(《大正藏》册48,页345上)(上编8-5)
无住者,为人本性,念念不住;前念今念后念,念念相续,无有断绝。(《大正藏》册48,页338下)(上编4-2)
淫性与净性对称,性字指的是一一事物的性质或征状;而无住者,为人本性,则是对人存有者的存有本质问题表达一种本体论观点的说法,性字也是在此意义层次下的语词使用。其他譬如根性、[19]智慧性[20]等用法,并属此例。
p.310
虽然《坛经》的性字含有表示事物性质或存有本质的一层义涵;但是,就慧能在在发表诸如:见性成佛道、[21]见自本性,即得出世[22]等说法来看,性或自(本)性显然寓有更为深刻的义涵。这一深层的义理蕴涵,确切地说,即是以性或自(本)性等同于表示佛教最高真理或终极真实[23]的真如(梵语:tathatā)一义;因此,本论文名表谓该层义涵的性字为真如自性。
2.真如自性
在慧能以见性成佛为宗旨而展开的禅法教说中,以真如为性或自(本)性概念最核心而且重要的一层义涵,无疑是极为明显的。譬如慧能说:
真如自性是真佛,邪见三毒是真魔。若向身中觅自性,即是成佛菩提因。(《大正藏》册48,页345上)(下编8-5)
经中只言自归依佛,不言归他佛;自性不归,无所归处。(《大正藏》册48,页339下)(上编9-3)
真如自性是真佛,意指真如自性方是佛教学人生命实践的真正依止所在;这也就是说,一般所谓的归依佛,实际上即是归向真如自性的意思。不过,怎样归依呢?这是一个有关如何禅修的方法问题,将留待下一节中讨论。这里要指出的是:以佛陀(觉者)境界为具体内涵的真如,确为性字的含义之一;同时,基于顿教禅法即以实现成佛为其最终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