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慧能《坛经》顿教禅法论义
8,页339中)、念念不愚(《大正藏》册48,页340上)等诸句中,念或作名词、或作动词,文义莫不可通。尤其就(存有论意义的)根本地说:人不能没有意识活动而仍称为人──所谓:一念断即死,别处受生(《大正藏》册48,页338下)这一立场,作为文义阐释的理解背境;念在《坛经》,词性若定位为动名(状)词,似更能体现慧能往往动态地运使语词的方法特色。

    [9]引见《楞伽阿跋多罗宝经》卷2;《大正藏》册16,页494上。

    [10]在这个意义上,所以杜松柏先生在〈坛经心性探义〉乙文中说,《坛经》心字的意义与自性没有差别。请参见杜松柏〈坛经心性探义〉(收录于杜松柏《知止斋禅学论文集》,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94年,初版),页81~96。

    [11]引见炖煌本《坛经》;《大正藏》册48,页341中。

    [12]在此显然可能出现一个问题,那就是:这样解释的本性心,不是偏向就佛果体性或解脱境界内涵的说法吗?相对的,不也使无念主要作为修行功夫而提出的观念,变成偏重在圣证境界的展现而有了功夫之遗漏的疑虑?有关于此的问题与疑虑,是可以理解的;因为,提问者更大的担忧是在这种解释可能肯定了自然释迦或天生弥陀大正藏》册48,页387)一类的观点,由此必将导致与佛教根本见地:缘起观相背反,有违无我教说的立常不过,不仅以上说明会引起如此疑虑,并不具普遍必然性;而且,当提问者如果理解无念主要是指导功夫的用语固然不错,但是在即功夫即境界的观点之下,无念同时也是一种境界的用语。尤其,无念作为修行功夫的指导心法,就事实及理论言,更有其成立的基础义理在,那就是诸法无住、属于本体论的观点;而无住为人本性,所以无念在理论上也就有了心性论的意义。藉此,本性心在成佛因性方面的意义也就可理解并获得说明。由于这关联著「三无修行及其义理蕴涵的问题,因此留待下节会再加以详细的讨论。

    [13]事实上,自觉心是否同时即为成佛的充足条件,基于对什么是佛一问题可能有不同理解或观点,也将会有所差异。身心一体论且持心即佛立场的学人,菩萨万行在理论上也不外就是自觉心充扩的展现,于是自觉心便可说有充足条件的意义。如果是身心分别论而又主张理即佛者,从现实到理想的完成,过程义的六度参学才是充足实现成佛的条件,自觉心不过是个发端的必要条件而已!

    [14]如《成唯识论述记》卷1说:自性者,冥性也。今名自性,古名冥性,今亦名胜性;未生大等,但住自分,名为自性。(《大正藏》册43,页252中)解释自性的冥性或胜性,梵语即为prak?ti。

    [15]譬如龙树说:如诸法自性,不在于缘中;以无自性故,他性亦复无。详见《中论》卷1;《大正藏》册30,页2中。

    [16]引见《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473;《大正藏》册7,页397下。

    [17]罗时宪在〈六祖坛经管见〉乙文中,对佛教的自性概念有一段简要的说明(收录于张曼涛主编《现代佛教学术丛刊?.六祖坛经研究论集》页293~326),页301~317。又,唐君毅在《中国哲学原论.原性篇》第六章,对性字义涵有更详细的分别论述(台北:台湾学生书局,1989年,全集校订版),页178~198。

    [18]详见《大乘入楞伽经》卷1、卷4;《大正藏》册16,页593下、611中。

    [19]引见炖煌本《坛经》;《大正藏》册48,页340中。

    [20]引见宗宝本《坛经》;《大正藏》册48,页351上。

    [21]引见炖煌本《坛经》;《大正藏》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六祖坛经简介 >六祖坛经目录 > 慧能《坛经》顿教禅法论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