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慧能《坛经》顿教禅法论义
解脱成佛这一活动历程中,所以作为实践主体、成立其主体性意义的根本所在。

    然而,在意指禅-佛法修行所证的最高真理或终极真实的性字义涵里,兼含指称佛之所以为佛的体性,以及表谓成佛之可能性的因性。不过,成佛因性义或佛果体性义,原是真如自性一体的两面说法;而所谓一体,不只是为了理论说明方便而成立的、静态的表里关系,更意谓著在动态的实践功夫中,两者实原即为不可分割的一个活动整体。

    p.347

    究实言之,则自性乃是慧能就功夫活动及其状态成立之际所提出的一个观念;所谓离妄念,本性净、但于自心,令自本性常起正见,烦恼尘劳众生,当时尽悟,都表示成佛因性与佛果体性的因、果相待关系,即内在于心念修行的实践功夫里,由此成立其为一体的意义。就在自修自作自性法身的根本见地上,要将见性成佛理念落实为心念转化的实践功夫时,慧能于是相应提出了无念、无相、无住:定慧等学的修行方法。

    在无念、无相、无住的禅法中,不仅无住除是作为指导修行方法时而具有功夫论观念的性格外,实际上也隐含有本体论的义涵。他如在念念若行是名真性的说法里、在但能离相,性体清净的开示中,也可见无念、无相内含本体的义涵。

    然而,无住作为人之本性,与其认为是个含有本体论义涵的观念,更贴切地说,不如应该认为:由于作为属于体证哲学型态下一个实存心性论的观念,[107]便决定其必然具有本体论,尤其是心性义涵的特质。无念与无相同理可知。

    进一步就观念成立的程序而言,具有本体论义涵的无住,乃是念念不住功夫所以能够稳立的存在基础,因为,无住同时即已指出烦恼系缚是一种无自性的存在样态,就在烦恼系缚可以转化、超脱的预设下,念念不住即无缚便可实现解脱的学佛目标。不过,假使就从证出教的禅-佛法立场来说,学人对无住之本体意义的肯定,与其说为首出的,不如应说是后于功夫活动方在解脱成佛这种价值实践活动中而成立的观念。换言之,在即烦恼是菩提

    p.348

    [108]的实存生命活动中,烦恼系缚与解脱成佛,但呈显为人的两种实存生命状态;三无修行在以智慧实践为主题的顿教禅法内,并不待要对形上学的本体论问题发表一种看法或意见,实即已具备其能够成立的充足理由。

    同时,含有本体意味的无住,在通过慧能将其落在主要作为功夫论观念而提出的意义脉络之后,便可以尽可能地避免被理解成意指一种实体性存在的存有。并且,解脱成佛既在念念不住的三无修行中实现,而念念不住又是人真实存在的本然状态;因此,当慧能说见性成佛时,实际上等于是说:体见无住,即得解脱。自性,因此即以无住为其本质内涵。就此可以说:《坛经》的自性概念,不外是意指般若智慧境界之无住观念的一个名词化表示,并无任何实体可得;而对照但能离相,性体清净的慧能教说,亦将更能表显自性乃是依修所显的实存心性论义涵。

    因此,在《坛经》心与性既有差别而又一体的不一不异关系上,三无修行功夫的具体意义,便是在于能够超越或转化意识心作主的现实生命活动及存在状态,使其达到或成为本性心作主的真实生命活动及存在状态,亦即是真实体现解脱自在的真如自性境界。不过,也如般若教说原是透过空观的实践,方才成立诸法性空思想一般,[109]慧能对于自性义涵的认识,也同三无等观念承载的般若行功夫之精神,存在著一种相互规定的关系。换言之,必须通过以心地功夫为主导的身心实践而定慧等时,慧能方才体认得自本(心)性的实质内涵,并且决定自性的本体或实有(reality)意义。否则,离开识自本心,见自本性之修心活动的设定,不仅真如自性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六祖坛经简介 >六祖坛经目录 > 慧能《坛经》顿教禅法论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