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慧能《坛经》顿教禅法论义
做了根源性说明;[102]这心(识)概念不论指涉的是阿赖耶识,或是如来藏心,

    p.344

    都是经由一种超越的分解方式而成立的先验心体。[103]如果将慧能:佛性即无南北、菩提般若之智,世人本自有之的说法,置诸佛教传统的如来藏-佛性思想背境下类比理解,即更可明白:慧能也对人的生命性能做了一种先天性或先验性意义的肯定。问题是,慧能:菩提般若之智,世人本自有之的宣称,并未通过超越分解的方式,[104]而是直就心有要求解脱的自觉能力,以及念念不住的空寂本性而建立的。譬如慧能说:

    菩提般若之智,世人本自有之。即缘心迷,不能自悟,须求大善知识示道见性。愚人智人,佛性本亦无差别,只缘迷悟:迷即为愚,悟即成智。(《大正藏》册48,页338中)(上编3-1)

    这是从心可迷、可悟的存有本质出发,指出那具有客观实有(reality)意义的自性或菩提般若之智,或基于心对烦恼迷妄的觉察──自悟,或缘于善知识示道而引发自身趣求解脱的信愿后,加以呈显与证实。因此,慧能说:

    若大乘者闻说《金刚经》,心开悟解:故知本性自有般若之智;自用智慧观照,不假文字。(《大正藏》册48,页340中)(上编11-2)

    闻说《金刚经》,心开悟解而知本性自有般若之智,《金刚经》教法所以能够发生如此的作用,实由佛法行者知道顺依经说: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而无相修行的缘故;并且即由这种自悟自修或他教自修的修心因缘,慧能得以成立众生本性自有般若之智

    p.345

    的肯定,更不待将人的生命活动做一种现象与本体的超越区分后,才能有此先验意义的理念设定(postulste)。[105]

    然而,先验原是为解释或说明经验活动事象而相对成立的观念;慧能固然肯定内在于人有名为般若之智的生命性能,但是,作为先验心体意义的般若之智,同样不即是一种(形上)实体义的存有(being)。因为,般若之智仍须是经由修心活动发明的本性或本体;设若没有修心活动的经验事实奠基,般若之智作为本性或本体因而相对成立的先验意义,即无由说起。据此可知,般若之智之为世人本有或本性自有的生命性能,仍然是一种意义性存在的存有(being);而这亦即是属于心性论哲学型态下的实有(reality)意义。[106]

    基此之故,慧能表示:

    p.346

    小根之人,亦复如是;有般若之智,与大智之人亦无差别,因何闻法即不悟?缘邪见障重,烦恼根深。般若之智,亦无大校为一切众生自有迷心,外修觅佛,未悟自性,即是小根人。闻其顿教,不信外修,但于自心,令自本性常起正见;烦恼尘劳众生,当时尽悟。犹如大海纳于众流,小水、大水合为一体,即是见性:内外不住,来去自由,能除执心,通达无碍。(《大正藏》册48,页340中)(上编11-4~5)

    不悟,即佛是众生;一念若悟,即众生是佛。故知一切万法,尽在自身心中。何不从于自心顿现真如本性!识心见性,自成佛道。(《大正藏》册48,页340中~下)(上编11-7)

    既肯定众生见性成佛的机会开放、平等;同时,另一方面又就意识心层次承认人的根机差异,因此进而强调修心功夫的重要。

    五、结语

    慧能宣称识心见性,即可解脱烦恼系缚;所说心义中,虚妄的意识心与真实的本性心,正须通过自觉心作为发动趣求解脱的这种具体生命力量,才能弥缝两者之间由于实存生命活动而造成的智慧罅隙。换言之,自觉心实为启发转凡成圣或舍妄归真的动力自身;亦即是禅-佛法行者在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六祖坛经简介 >六祖坛经目录 > 慧能《坛经》顿教禅法论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