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慧能《坛经》顿教禅法论义
与认识论,或境界论与功夫论间之关系的问题做进一步探讨的研究向度。

    诚如所知:宗教──就佛教而言,即是佛法行者,对宇宙人生本体意义的认识,与自身修证经验的关系是相当密切的;[87]如前述透过空观修证,进而成立诸法性空思想的般若教说,即是一例。《坛经》中相关的观念表述,也同样呈显这样一种义理型态,或说思想性格;其具体的表现即在:慧能对自(本)性内涵及其意义的认识,原与三无等观念承载的般若观行,彼此间存在著相互规定的关系。在本节中,即以这关系结构之具体内容为论究与说明的主题,而尝试藉此确定地描摹出顿教禅法观念性格的一个整体轮廓。

    p.339

    (一)即功夫见自本体

    承第二节讨论所说:自性原是可用为表称事物性质的一个语词,并不必然含有价值的意味。[88]然而,当自性见习常地被指为一种实体见时,慧能使用自性一词,加以有诸如:万法在自性、自性含万法、自性能生万法等允许两可阐释的说法,则《坛经》的自性如果遭遇类似怀疑如来藏说即是一种梵我论的质难,并非不可理解![89]

    然而,慧能所说自性,真为一种实体性存在吗?

    虽然在第三节中已经说过:自性可以认为是无住乃至无念的一个名词化观念表示,意指的是智慧实践的般若作用或实存状态,并非某种实体性的存有者。至于万法在自性、自性能生万法等说法,也主要只在于指出真如自性不离一切境遇而存在或成就的意思。问题是:上来说法可否支撑得住自性并非实体这一肯定命题,是不免有疑的。为要解答自性是实体?非实体?的疑问,便须做更进一步的讨论。

    p.340

    根据学者的研究,《坛经》的自性内涵,除有承自《楞伽经》中如来藏思想的部分外,同时也受有般若教说──主要是《金刚经》性空观念的启发。[90]如果将《坛经》:自性能生万法等说法,置诸《楞伽经》:如来之藏是善、不善因,能遍兴造一切趣生[91]的观念背景下来理解,那么,自性被视为一种实体,即相当可以理解。问题是:先不论《楞伽经》所说,作为善不善因与兴造一切趣生的如来之藏,应否只是作为善恶或生死得以成立的基础,抑或该意义可以获致解释的依据之意,而并不指谓一种创生义的本源性存在。[92]其次,回到《坛经》本身,不仅诸如:世人妙性本空,无有一法可得;自性真空,亦复如是、[93]自性本无一法可得;若有所得,妄说祸福:即是尘劳邪见[94]等说法,事实上已经具有解构自性可能含有的实体性意义之作用;甚至,更重要的是,就慧能开示见性成佛道教说,而检视自性所由出现的观念表述脉络,即能发现自性并不在意指某种实体的理论意义背景中被提出的。譬如慧能说:

    何名般若?般若是智慧。一切时中念念不愚,常行智慧,即名般若行。一念愚即般若绝,一念智即般若生。心中常愚,自言我修。般若无形相,智慧性即是。迷人口念,智者心行。当念时有妄,有妄即非真性;念念若行,是名真性。悟此法者,悟般若法,修般若行。不修即凡,一念修行,法身等佛。善知识!即烦恼是菩提;前念迷即凡,后念悟即佛。(《大正藏》册48,页340上)(上编10-4~6)

    p.341

    悟此法者,即是无念、无忆、无著;莫起诳妄,即自是真如性。用智慧观照,于一切法不取不舍,即见性成佛道。(《大正藏》册48,页340上)(上编10-8)

    念念若行,是名真性。念念若行也就是念念不住的意思。引文显示慧能是就人能够念念不住、无形相的执著,故无妄念自缚,而名为真性;真(如自)性,无疑即是在修般若行这种功夫实践的意义脉络与背境下被提出的。此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六祖坛经简介 >六祖坛经目录 > 慧能《坛经》顿教禅法论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