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慧能《坛经》顿教禅法论义
经验上,或宣说一切法空般若观行,或阐明众生悉有常住不变如来藏心-佛性的大乘佛教时期,佛法无论如何适应时地因缘而方便开展,目的皆为解脱成佛,自无可疑议!问题是:成佛所以可能,与解脱方法的提出──就理论要求客观说明的立场而言,难道不必基于具有某种存在必然性的实有(reality),或是可能经验的客观事实?换句话说就是,须先有某种经验或可能经验的事实存在,通过思维反省而后展现为一种教说思想的目的及其方法,才能具有不随个人意志转移的客观真理或真实性;然而,却正在这种意义分际,出现了越出纯就人存有者成立的心性论哲学型态,而涉入形上学本体论问题思维的佛教法义。

    譬如,在般若教说系统下,空,不只仅仅作为空观方法时,具有认识论或功夫论的意义;直依整体存在界存在的根本理法:缘起,指出一切存有物本性空寂,皆为无自性的依缘性存在体之际,空,显然无可避免地已经涉入了形上学本体论意义的问题范围。[61]而类似的情况,也在慧能开示顿教禅法的言说脉络中,

    p.331

    同样可以发现。

    慧能开示顿教禅法,本以如何解脱成佛这一论题为中心;[62]而在见性成佛的解脱论旨趣下,对于涉及形上学,或甚至认识论的问题观念,慧能没有正面展开一种知识建构或说明意义的系统论述,诚为事实。不过,就在《坛经》的慧能禅教说法中,具有作为解脱成佛理论基础,而属于形上学或认识论意义层次的观念,宛然可见,却也是另一项事实。然则,在《坛经》何处可见这种作为教说之预设的观念呢?又,该观念究竟含蕴怎样的义理呢?以下是对此问题加以论究。

    慧能说:无念为宗,无相为体,无住为本。若就指导禅法修行的方法论地位而言,如前所说,无念是实践慧能顿教法义的功夫归宗处;而无相则标举出这种功夫活动本身,也就是一种般若无相精神的具体展现。同时,前述讨论也指出:无念,虽主要是功夫论或认识论的观念,却实已含有本体论的意义在内。至于无相为体一说法,但就性体清净是依人的意识活动或修行状态而成立的意义来说,如果说无相具有作为认识或修行方法原则的认识论或方法论意含,也当无可议。然而,无住为本的无住观念,若与三无中的无念、无相相较,其性格内涵则似乎要更为突出并且丰富了。

    试看慧能所说:

    我此法门,从上已来,顿、渐皆立无念为宗,无相为体,无住为本。无住者,为人本性,念念不祝前念今念后念,念念相续,

    p.332

    无有断绝。若一念断绝,法身即是离色身。念念时中,于一切法上无祝一念若住,念念即住,名系缚。于一切法上念念不住,即无缚也:是以无住为本。(《大正藏》册48,页338下)(上编4-2)

    就上引慧能阐说无住观念义蕴的文句而言,可由两种角度分析与理解该说法的意旨:(1)无住者,为人本性,念念不祝前念今念后念,念念相续,无有断绝,如果是对人存有者存在性征或存有本质的一种描述,那么,该说法无疑已经涉入了形上学的本体论问题范围。更确切地说就是:慧能是在这里对什么是人存在的本性一问题,发表了以念念不住为人存在根本特性的本体论看法;由是,无住遂成为隐含本体论意义的一个观念。[63](2)不过,设若从另一个角度切入考察,不但该段文句原是慧能在劝教学人修行禅-佛道下的教法开示;并且,无住者,为人本性,念念不住一段说法的完整意思应该是:为什么说无住为本呢?学人应该念念不住著于任何境相;如能念念不住,才是人存有本质的真实体现。所以,后文即接著说:念念时中,于一切法上无祝一念若住,念念即住,名系缚。于一切法上念念不住,即无缚也,是以无住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六祖坛经简介 >六祖坛经目录 > 慧能《坛经》顿教禅法论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