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说到禅宗教学的特质
求解脱呢?
这样一来,我们就彻底的恍然大悟,并没有什么外力可以束缚我们,而是我们自己束缚了自己。正是所谓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在日常生活中,烦恼的来源,并非完全外来,多半起自自己的内心。我们每一个人的心就像一座工厂,好的工厂制造好的成品,正如好人制造善法;不好的工厂制造的产品较差,正如不好的人制造烦恼。
一般做学问的方法,是要勤学多问。但是禅门的教学方法,常由应答而改为反问,或由问的人进一步反问自己。要问的是︰念佛是谁?什么是祖师的西来大意?父母未生我前,什么是我的本来面目?这么一问,并追究下去,把思想专一,精神集中,打破沙锅问到底,总有一天会大彻大悟。
参禅主要靠自己。六祖开悟之后,五祖将法传给他,送他过江南行,五祖弘忍大师说︰
我来摇船让你过去。
六祖惠能大师说︰不要,我自己来。
五祖又说︰你都要走了,我来送你,我渡你过岸。
六祖就说︰迷时师度,悟时自度。
在佛教里,虽有师承,但又说︰三分师徒,七分道友。修道悟道,凡事要靠自己。反观,观自己,要像观自在一样,要观自己在不在,这是禅的精神,所以禅是智慧的。我们有时看到观音菩萨像的手上也拿一串念珠,有人问︰我们拿念珠念观音菩萨,观音菩萨拿念珠念谁呢?还是念观音!观音为什么还要念观音呢?因为求人不如求己。
佛法的主要精神是在提升我们的人格,提高我们自悟的能力,以开显我们的清净自性,所以自修自度很要紧。以反诘法教学,用为什么不断的反问,把对方的思想开拓得更深更广,最后像爆竹炸裂,灵光一闪,让对方在问题的压力下突然开悟。
(二)答问不定法
其次,我要向各位介绍答问不定法,答问的方式不一定,有时从肯定方面来答,有时又从否定方面来答。
六祖大师的徒孙马祖道一禅师,无论什么人请他开示说法,问他什么是佛法,他总是说一句︰即心即佛。
后来有人问他︰嘿!老师,你怎么跟人说法,都是说一句即心即佛呢?马祖就说︰因为小孩子哭,不得不拿个饼干给他吃,这样子让他有个安慰。这人再问︰假如小孩子不哭的时候,你怎么说法呢?马祖答说︰那时要说非心非佛。
有一个青年学道者大梅法常禅师,来请教马祖道一禅师说︰请问什么是佛?马祖道一回答︰即心即佛。法常禅师言下大悟。
大梅法常开悟后告别离去,到其他地方弘扬禅宗,度众无数。大家都传说法常禅师悟道了,这话传到道一禅师的耳中,心想︰他真的悟道了吗?就叫一个人去考试一下。
这个考试的人,见到大梅法常说︰师兄!请问你在师父那儿,究竟得到什么道啊?
法常回答︰即心即佛。
啊呀!这个人说︰现在师父不是这样讲了,不讲即心即佛了!
哦!现在讲什么?
老师现在的道是非心非佛。
法常听了以后,眉毛一皱说道︰这个老和尚,专门找人麻烦,我不管他的非心非佛,我还是我的即心即佛。
这个问话的人,就如此这般回去告诉马祖道一,马祖道一听了以后,高兴得不得了,说道︰
梅子真的成熟了。
这话一语双关,梅子成熟了,就是说大梅法常真的开悟了。
有时候,我们从否定中可以透到一点人生的消息和禅机。有时候,又要从肯定中来体悟。像这位法常禅师,他就是肯定自己的精神,不让别人牵着鼻子走,不管你是非心非佛,我还是即心即佛。有这种自信、自主、自尊的人,他便是顶天立地觉悟的禅者。
有位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