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维摩诘经》思想对《坛经》思想之影响
为小人,智为大人,迷人问于智者,智人与愚人说法,令彼愚者悟解心解。迷人若悟解心开,与大智人无别。故知不悟即佛是众生,一念若悟,即众生是佛。

    慧能用迷、悟来说明众生、佛的区别。在《维摩诘经》里,大乘心、小乘心的根器差异根据是是否已经殖众德本,这要求长时间的积累众德。但是,慧能把长时间的殖众德本,发展成为一念之间,这就完全取消了人们解脱根器上的区别。慧能的这种思想是继承又发展了《维摩诘经》的顿悟思想。

    不二法门

    笔者认为,不二思想是慧能的核心法门。因为,按照《坛经》的内容,慧能讲法时,大体上都是以不二法门作为中心思想。从具体思想来讲,《坛经》法门可分为定慧不二、一行三昧、无念为宗无相为体无住为本、坐禅(禅定)、无相戒、摩诃般若波罗蜜(最上乘)、顿悟成佛、佛性常清净人体本净、般若三昧、唯心净土、世间与出世间不二、三科三十六对等思想。其中,最关键的思想又可概括为人性本净、心中求佛、顿悟成佛、不二法门等。这前三点上文已有述论,其实,这三点也都可看成广义的不二法门精神的体现和表现。人性本净之净最终必须表现为:使心在任何一组二元相对的差别相上,不执著,不分别,体征不二之实相。心中求佛也落实在:在心证得不二之世界实相时,世俗之土变成佛土,世俗之人变成佛。顿悟成佛思想是不二精神在修证方法上的体现。彻底的不二精神要求在修证领域,不能有定慧的分别相,不能有修行阶次地位的分别相,也不能有决定不变的大小根器的分别相,如果在修证时不着这些二元的分别相,也就是不二修证法门,这不二修证法门也就是顿悟法门。本段将要论述不二法门在其他领域中的体现,即无念为宗无相为体无住为本、僧俗不二、三十六对不二等思想。

    无念为宗说

    慧能宣扬无念为宗、无相为体、无住为本说时,首先从佛性常清净思想来说明无念、无相、无住的意思。其实,还进一步解释无念的内容。但是,慧能的无念、无相、无住最终还必须从不二法门来阐明本思想的真面目。而一般仅从般若性空思想来阐发此三元是不完全的。在《坛经十七》里,慧能说:

    善知识,我此法门,从上已来,顿渐皆立,无念为宗,无相为体,无住为本。何名为相?无相者于相而离相,无念者于念而不念,无住者为人本性。念念时中,于一切法上无住,此是以无住为本。善知识,但离一切相,是无相,但能离相,性体清净,此是以无相为体。于一切境上不染,名为无念。

    在这里,慧能首先说明是以相而离相、念而不念的无相、无念作为无住者为人本性的基础思想。其次,还解释人性本净是指念念无注离一切相、于一切境上不染的境界。

    慧能还进一步阐明无念说:

    无者无何事,念者念何物?无者离二相诸尘劳,念者念真如本性。真如是念之体,念是真如之用。

    这里,慧能把常清净之佛性真如作为念之体。这儿,念这一活动,被统一于真如,被看成是真如这一体之用。因此,念之能所差别就没有,这已经为通向不二法门铺平了道路。无者无何事,念者念何物这一句话,对后来禅宗影响颇大。慧能的呈心偈中的佛性常清净后被改作为本来无一物,这句话对临济宗看话禅有着相当深刻的影响。慧能最后,从不二法门说法来阐明本段思想的真面目:

    自性起念,虽即见闻觉知,不染万境,而常自在。

    《维摩经》云:(外)能善分别诸法相,(内)于第一义而不动。

    慧能认为,在日常生活当中,虽然有见闻觉知等活动,但是心能不执著于一切现象而自在。这里引用的(外)能善分别诸法相,(内)于第一义而不动思想,就与《维摩诘经》别处的不断烦恼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六祖坛经简介 >六祖坛经目录 > 《维摩诘经》思想对《坛经》思想之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