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摩诘经》思想对《坛经》思想之影响
将般若性空和如来种(早期佛性思想的一种)思想融合起来,宣扬人性本净、烦恼即是菩提的不二法门思想。本文把《坛经》思想分为四个方面来探讨《维摩诘经》思想对《坛经》思想的影响。
人性本净
在《坛经十四》里,慧能解释说:
一行三昧者,于一切时中,行住坐卧,常行直心是。《净名经(维摩诘经)》云:直心是道场,直心是净土,莫心行谄曲,口说法直。口说一行三昧,不行直心,非佛弟子。
慧能认为,在日常生活中,把精神专注于一境,这就是一行三昧。一境是指直心的状态,一旦能达到这直心境界,就可实现清净道场和清净佛土。这就是符合于《维摩诘经》宣扬的直心道尝直心净土思想。
在《坛经》里强调的直心就是《维摩诘经》中的心净。心净是《维摩诘经》的中心思想之一,《维摩诘经》的不二法门思想也是在心净思想的基础上才能成立的,如果有人还没有心净的基础,他就不能逍遥于烦恼即是菩提的境界。
慧能认为,本来佛性常清净,但是人有颠倒妄想,因这种颠倒妄想的分别心而执著妄、净等差别相,因此不能心净。若能体会到妄净不二,就可证心净。在《坛经十八》中,慧能说:
坐禅元不著心,亦不著净,亦不言不动,若言看心,心元是妄,妄如幻故,无所看也。若言看净,人性本净,为妄念故,盖覆真如,离妄念本性净。不见自性本净,起心看净,却生净妄,妄无处所,故知看者却是妄也。这种思想完全符合于《维摩诘经人不二法门品》中垢净不二思想。如经中借德顶之口说:
垢净为二,见垢实性,则无净相,顺于灭相,是为入不二法门。
慧能从佛性常清净开始,提到了很多与佛性异名同义的概念,即直心、本心、本性、法身、真如、自性、法性、自心等。但是他最注重的主张是,人人本来都具有的人性是常清净的。慧能说的人即有南北,佛性即无南北,獦獠身与和尚不同,佛性有何差别都是主张人性就是佛性。佛性常清净说法是慧能的中心思想之一,这也叫人性本净思想。他在《坛经》中,除了人性本净以外,还提到与佛性常清净同样意思的说法,即明镜本清净、性体清净、自性本净、本性自净、自性清净、世人性本自净、自性常清净、世人性净等多种说法。
慧能的呈心偈,在敦煌本、西夏语本《坛经》中记载: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无台,佛性常清净,何处有尘埃。
除了此两本《坛经》以外,黄蘖希运的《宛陵录》、《祖堂集》、永明延寿的《宗镜录》、惠昕本《坛经》、大乘寺本《坛经》、兴圣寺本《坛经》、高丽本《坛经》、德异本《坛经》等,把佛性常清净一句作为本来无一物。按照杨曾文先生在《坛经敦博本的学术价值探讨》中提出的敦煌原本是最接近《坛经》祖本的内容。楼宇烈先生,在《读慧海顿悟人道要门论随记》中曾经说:《坛经》中慧能呈心偈(得法偈)的后两句由佛性常清净,何处有尘埃,演变为本来无一物,何处有尘埃,其来源就在《宛陵录》。
在佛性常清净说法中,慧能究竟要提倡的人性常清净又落实为人之平等直心。而且他进一步认为,平等直心就是功德。这种功德是从法性出来的。他说:
自修身是功,自修心是德。
而且,慧能把禅定和智慧完全统一起来认为定和慧是一体的,定慧不二。在《坛经》中,提出了达到不二法门境界的方法,即一行三昧说。这就是在定慧体一不二思想的基础上,达到直心是道场,直心是净土的不二法门境界。他还认为,大乘菩萨精神的上求菩提和下化众生是分不开的,上求菩提的修行,就是下化众生的菩萨行。
慧能之心净落实于人之直心,落实于定慧不二之心,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