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坛经》中的中国式言说
九四:或跃在渊,无咎。
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
上九:亢龙有悔。
用九:见群龙无首,吉。
很明显,乾卦是以龙立意的,至于乾卦与龙之间究竟存在着什么意义关联,则见仁见智,比如明末高僧智旭曰:龙之为物也,能大能小,能屈能申,故以喻乾德。不过,对乾卦与龙之间的意义关联的最早应该也是最权威的解释应该是来自《易传彖》,其中有曰:
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云行雨施,品物流形。大
明终始六位时成,时乘六龙以御天。
所谓乾元,元者,首也。乾卦因为是周易六十四卦之首,故名之曰乾元。在《易传彖》看来,天之云行雨施,品物流形皆根源于乾卦的作用即所谓的乾德,这乾德就像龙一样统御着天,故乾卦借龙立意。为了方便起见,我将《易传彖》所解释的龙的意象称为乾龙,乾龙具统御天地之乾德。不难看出,《易传彖》所确立的乾龙意象乃与中国传统社会对龙的理解有关,即龙是、天地的主宰者,尤其龙主管雨事,即使在当代的中国民间也还流传着龙王爷施雨、老龙喷水等传说。当然,民间的这些对龙的感性认识皆可统一到《易传彖》之理性的乾龙意象中。
在《坛经般若品》中,我们饶有兴趣地发现,乾龙的意象被用来诠释佛教的般若,其曰:
此法门是最上乘,为大智人说,为上根人说,小根小智人
闻,心生不信,何以故?譬如天龙下雨于阎浮提,城邑聚落,悉
皆漂流,如漂草叶,若雨大海,不增不减,若大乘人,若最上乘
人,闻说《金刚经》,心开悟解。故知本性自有般若之智,自用智
慧常观照故,不假文字。譬如雨水,不从无有,元是龙能兴致,
令一切众生,一切草木,有情无情,番皆蒙润。百川众流,却入
大海,合为一体。众生本性般若之智,亦复如是。
般若是印度佛教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是指人人本具的解脱智慧。在印度佛教看来,人们之所以能从烦恼中解脱出来并有种种相应的解脱之行,皆是源于此一般若智慧。《坛经般若品》以龙来比喻般若的这种在众生解脱上的根源性作用。按照前述乾龙的意象,天上能下雨并使地上的一切众生,一切草木,有情无情,悉皆蒙润,皆是龙所兴致的,背后有龙在主宰着;同样道理,众生之所以能解脱并有种种相应的解脱之行,皆是由众生本具的般若引起的。同时,因为《金刚经》(即《金刚般若波罗密经》)是讲述般若原理的,所以《坛经般若品》又认为《金刚经》亦具有般若功能,从而闻说《金刚经》,心开悟解(慧能自己就是闻《金刚经》而开悟的)。
四、余论
以上我们以三个具体实例来说明《坛经》中的中国式言说,这样的中国式言说与魏晋时期流行的格义佛教并不是一回事。格义佛教是指以经中事数拟配外书,为生解之例,其中所谓的事数,也可叫事相,系指佛经中的名相概念。因为佛经中的名相概念都是用来表达一定的理的,故相对于理,名之曰事(理与事是佛教中的一刘范畴);同时,又因为这些名相概念很多,故名之曰数,合起来,就是事数。所谓外书,也就是佛教所谓的外道之书,这里当然特指中国本土思想文本,比如道家的书,儒家的书等。简单地说,格义就是指以佛经中的名相概念来拟配中国本土思想中的概念,正如汤用彤先生所言,以中国思想比拟配合(佛书),以使人易于了解佛书,也就是说,将佛经中的名相概念与中国本土思想中的概念进行比附解释,如将佛教的空与《老子》的无相比附。不难看出,格义隐含着对佛教思想的不了解,从而只能以中国本土的思想来生解佛经中的名相概念。或者说